内容提要:笔者一直认为中国话剧的开端是春柳社。这几年一些中国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该文讨论春柳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位置,同时也讨论中国话剧的开端问题。笔者考证“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这个说法20世纪30年代已经形成了。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的理由是:1.春柳社演出获得很大成功;2.春柳社演出影响很大,迅速传到了中国国内;3.春柳社培养了话剧运动骨干人物;4.春柳社在日本受了新派剧、文艺协会双重影响,接近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态;5.用国语(普通话)演出。笔者还讨论如何认识清末学生演剧等一些问题。 关 键 词:春柳社/中国话剧开端/文明戏/清末学生演剧 一、问题所在 2007年中国戏剧界举行了庆祝中国话剧一百周年的各种活动。一百周年的起点是1907年春柳社的演出活动。但也在2007年,中国国内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此后,2009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讨会上也产生了意见分歧。我本人一直认为中国话剧的起点是春柳社,所以在此要重新探讨春柳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位置以及中国话剧开端的问题。 除了片段性发言以外,傅谨先生的《重新寻找话剧在中国的起点》是质疑中国话剧开端问题的第一篇论文,该文后转载于《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1] 紧随其后的第二篇文章是王凤霞女士的《重探百年话剧之源——中国话剧不始于春柳社补证》,[2]该文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08年6期,后来收录于其文明戏专著《文明戏考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考论》)[3]的第六章第二节。 第三篇文章则是朱栋霖先生等的《清末民初的新潮演剧(笔谈)》,后作为代序,收录于《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4]在此,朱栋霖先生就“春柳社不是中国话剧的开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依笔者浅见,近来讨论中国话剧开端问题的文章主要有以上三篇。我们先来了解三位先生的主要观点。 首先,傅谨先生在其文章开篇中指出:“如果以话剧在中国的首次公演作为标志,当然轮不到春柳社;以中国人首次演话剧为标志,也轮不上春柳社;春柳社不是中国最初的戏剧演出团体。”同样,王凤霞女士说:“笔者认为把春柳社演剧定为中国话剧的开端有一定的道理,也有较大的偏颇……但春柳社为标志也有偏颇,它遮蔽了春柳社之前上海已经培育了话剧产生的温床,其学生演剧已具有明显的早期话剧形态这一事实;还容易颠倒中国话剧产生的因果关系,是上海的学生演剧促生了日本的春柳社,而非一种外来艺术品种被某个偶然组织的学生团体奇迹似地移植到中国。并且,这一说法会使人们过分夸大中国话剧的日本影响,从而削弱我们对其他影响源和影响途径的关注。”[3](P.165)接着,朱栋霖先生也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现代话剧的开端,一直被误解为1907年春日本东京留学生春柳社演剧活动。其实,在1907年之前,沪上学校的新剧演出就相当活跃,而且已成气候。”[4] 对此,笔者以为傅谨先生和朱栋霖先生虽然指出春柳社以前存在清末学生演剧,对清末学生演剧和春柳社的剧目及其演出活动并未加以具体分析。而王凤霞女士的文章较系统地提出她对中国话剧开端问题的想法,同时挖掘新的资料,对清末学生演剧活动有具体的探讨。 王凤霞女士主要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的提法,是20世纪中期,即1957年才确定的。 2.学生演剧已具有明显的早期话剧形态。 3.春柳社是某个偶然组织的学生团体,其演出内容奇迹般似地移植到中国。 4.“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这一说法使人们过分夸大中国话剧的日本影响。 笔者在此主要针对王凤霞女士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当然,同时也是对傅谨、朱栋霖两位先生的回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