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这一说法是怎样形成的? 王凤霞女士指出:“春柳社在什么时候正式被确定为话剧诞生标志的?笔者认为可能跟20世纪中期中国的文化建设运动有关。”[3](P.164)王凤霞女士提到的“文化建设运动”,指的是1957年中国官方开始大规模庆祝中国话剧五十年。虽然这以前洪深等人“就认为中国话剧源于春柳社”,但王凤霞女士认为洪深的观点“毕竟是一种个人说法,不是官方论断”。[3](P.164) 首先要讨论王凤霞女士的这个说法是否妥当。 据笔者了解,在文明戏最繁荣的1914年,朱双云的《新剧史》已经指出春柳社在中国话剧史上占重要位置,即“丁未春二月,春柳社成立于东京。留日学生曾存吴、李叔同、吴我尊、谢抗白等慨祖国文艺之堕落,发起春柳社于东京。……上海各日报亦提倡不遗余力。因是而新戏之价值日增,流至今日。而其风始昌”。[5] 以上持否定“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之论者均以《新剧史》作为重要的参照资料,因为《新剧史》明确指出了清末学生演剧的存在,而且比较详细,是我们了解清末学生演剧的重要资料。当然,也正是《新剧史》指出了有价值的新戏始于春柳社,即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 其后,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初,谈新剧开端的文章不多,这时期穆儒丐1923年2月1日至7日连载的《说新剧》中介绍春柳社是中国新剧之始。① 至20世纪20年代末,即现代话剧确立不久之后,也有文章明确提出春柳社在中国话剧史上占重要位置,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可能是其中最早的一篇。洪深指出:“勇敢而毫不顾虑地,去革旧有戏剧的命,另行建设新戏的先锋队,不是中国的戏剧界,而是在日本的一部分中国留学生。他们……后来认识了藤泽浅二郎,得了他的帮助与指导,成立了一个春柳社。”[6]洪深的这段话后来被《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导言引述,并广泛流通。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类似的文章越来越多。 郑伯奇在《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中说:“文明戏最初的发生,诚然是和旧剧对立的……在这风潮中,比较规模稍大的戏剧运动要推‘春柳社’一派的运动。现在所有各种文明戏的团体,直接间接,都可以算为“春柳社”的分派。就是以后相当忠实从事新剧的人们,还有许多是‘春柳社’的健将。”[7] 剑啸《中国的话剧》也说:“清光绪丙午,(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零六年)有些留学日本的学生,鉴于中国旧戏应当改良而西洋话剧应该介绍和研究,于是纠合同志,在东京组织了一剧社,定名曰‘春柳’,社员约八十余人……十一月某日,假地青年会举行,在游艺项目中有一出新剧,剧名《茶花女》……这一次可以说在中国戏曲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更兼当时‘春柳社’的表演,也很不坏,因此极受欢迎……自‘春柳’迄如今,已然二十八年了,在这二十八年的长时间里,我们的话剧,也曾奋斗过不知若干时,也曾实验过不知若干次……”[8] 欧阳予倩在《自我演戏以来》中说:“这一回的表演可说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我当时所受的刺激最深。我在北平时本曾读过《茶花女》的译本,这戏虽然只演亚猛的父去访马克和马克临终的两幕,內容曲折,我非常的明白。当时我很惊奇,戏剧原来有这样一个办法!……我向人打听,才知道他们有个社,名叫春柳。”[9]② 很明显,这些论者都认为中国话剧的开端是春柳社。 1934年穆儒丐也谈“在中国首创话剧者不能不归功于春柳社”。[10] 1935年还出现了一篇重要文献,即《国立戏剧学校之创立》(无署名1935年)。此文在创立国立戏剧学校之际,对学校的宗旨和目的进行了说明。该文章说:“至于话剧之传入中国,为时已二十余载。最初倡导者,当推春柳社。”③众所周知,国立戏剧学校(后来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国立剧专)是民国时期实质意义上的第一所国立戏剧教育机构,此文可说代表当时的官方想法。由此可见,1935年官方便已经论断了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 另外,1937年还有《中国剧运先驱者怀旧座谈会》,指出“予倩、李息霜、曾孝谷、唐恳这几位多还在,李和曾是用中国话来演剧的最初的尝试者,也可以说是开脉的两个人”。[11] 以上这些文章是笔者目前所掌握的,但疏漏难免。而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知道20世纪30年代,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戏剧界已经形成了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这一观点,并非王凤霞女士指出的20世纪中期即1957年才形成的。 在此之后,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的说法得到进一步巩固。在此,笔者引用1957年官方正式宣布以前的几篇重要文章。 1938年徐慕云在《中国戏剧史》中说:“自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即民国纪元前五年)到一九三七年,恰好整整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中国的戏剧运动一共可以分五期,第一期即是‘新戏’与‘文明戏’,这一期的戏剧运动为留日学生所发动,首先公演于日本东京,后来他们回国,才在上海兴起,在中国诞生了文明戏。”[12] 1941年上官蓉在《文明戏与话剧》中说:“据说中国最初之有文明戏(姑且把原先的话剧称做文明戏吧)是发轫在留日学生团体里,当时“春柳剧社”便是轰轰烈烈的一个。”[13]④ 1944年欧阳予倩在《西南剧工大会欧阳予倩讲述话剧运动史》中说:“欧阳予倩先作剧运工作之开端报告,详述中国新兴戏剧运动自清末以迄‘八一三’各阶段之演变,略云光绪卅年左右,日本留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以激发当时之民族思想,旋因满清之压迫而解散。辛亥革命后,春柳同人归国,在沪湘等地演出,颇受社会欢迎,一般人士亦开始认识戏剧为教育之重要部门。”[14]⑤ 1954年张庚在《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中说:“春柳社的处女演出是在一九○六年十二月……剧目是《茶花女》……这次演出的规模虽然小,但是它却不像同时期国内那些新剧似的怎么也跳不出旧剧的圈套:不是放不下锣鼓,就是丢不开唱腔,至少也脱不出旧戏的动作姿态;而是完全另外一种样式,真正的话剧样式。”[15] 1957年徐半梅在《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说:“日本留学生的开始演话剧,发动在一九○七年,这是借一个赈灾游艺会,在东京神田区青年会举行的。其中有一出《茶花女》……这第一次中国人正式演的话剧,虽不能说好,但比国内已往的素人演剧,总能够说象样的了。”[16] 1957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决定年底举行话剧运动五十年纪念活动,并在《戏剧报》1957年第7期上刊登《中国戏剧家协会将于今年底举行话剧运动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该文明确指出“中国的话剧运动是……从‘春柳社’时期受民主革命影响的演剧活动开始”,[17]确定了春柳社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开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