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探微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薛雷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始终是个绕不过的论题。在此,笔者对众说纷纭的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认为南京地区丰富多彩的曲艺艺术是南京白局的源头活水,云锦工人在南京白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关 键 词:南京白局/曲艺说唱/织锦作坊/云锦工人
    作者简介:薛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薛雷,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
    标题注释:2010年度江苏省社科项目”南京白局的现状调查与传承发展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0YSB003)。
    南京白局是运用南京方言进行演唱的地方性特色曲种之一。相传南京白局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表演一般是由一至二人或三至五人以明清俗曲曲调进行填词演唱的坐唱形式,演唱者多数情况下手拿箸碟或酒盅敲打碰击出节奏,并和着丝竹乐器的音响进行演唱。其演唱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事物的起源决定着事物的继续发展,也表明了事物的特征和直接目的。”[1](P.665),那么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的探究便不容回避。
    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问题,正如“音乐从哪里来?”这一“叩问”一样,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以诸多开放性的“假说”文本,让读者“见仁见智”地思考及选择。不过,可以明确地是,南京白局作为一种说唱曲种,它一定具有说唱艺术之属性,即在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上,一定具有说唱艺术之特征。通常认为,战国时期荀子《成相篇》是我国说唱艺术之滥觞,不过,这一久远的形式,实际上对南京白局的形成尚未产生直接的影响及作用。换言之,南京白局的渊源及形成研究,理应聚焦直接对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诸方面内容。
    一、聚讼纷纭的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
    关于南京白局的渊源及形成可谓聚讼纷纭,大致可归并为“机房生成说”、“织工擅唱说”和“清曲别种说”三种类型。
    1.机房生成说
    其一,相传清乾、嘉年间,南京白局诞生于南京的织锦行业。由于织锦工人常年十分辛苦地劳作,一种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便应运而生,这也就是南京白局的雏形。有关当时织锦工人辛勤劳作的场景,在明代陈大声的《滑稽余韵》中对此描写的十分生动:“双臀坐不安,两脚蹬不败。半身入地牢,间口床荤饭。逢节暂松闲,折耗要赔还。经络常通夜,抛梭直到晚。将一样花板,出一阵馊酸汗,熬一盏油干,闭一回磕睡眼。”可见,繁重的织锦劳作,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人们在织锦过程中,上、下手对唱、赛歌,或即兴创作顺口溜,以便松弛自己紧张的情绪。其所用的曲调大多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俗曲,所唱内容五花八门,想唱什么就唱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带有色情成分,老板也不过问。[2](PP.43-44)一般情况下,南京白局的演唱是一个段落原则上只用一个曲牌。正因如此,在南京白局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曲牌,这也造成了南京白局的“白局”与“百曲”之称呼发音上的相像,以致讹传。另外,从南京白局的表演功用上看,其纯粹为“自娱性”的特点,即“白摆一唱局”之略语。在所唱曲日中有不少是反映织锦生产、织锦工人及城市民众生活内容的,譬如《云锦诀》《机房苦》《采芦蒿》等。
    其二,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说唱艺术。在南京云锦织造业比较发达之时,织锦工人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边操作,边说唱,以消除劳累,抒发情怀。逢到街坊上婚嫁祝寿、盂兰盆会或其它的传统节日,几个爱唱的织锦工人凑到一起,搭台说唱,自编自演。因其“白说白唱,不要报酬”,故而得名为白局。[3]
    其三,南京白局是运用南京方言进行演唱的民间说唱曲种。流行于南京市区和六合、浦口、江宁、栖霞、雨花以及安徽的来安、天长等地区。南京白局是由南京丝织业(云锦、绒、缎)工人们创生发展起来的。在漫长而枯燥的丝织生产中,他们手不停梭,口唱小曲,自娱自乐。从这种“机房里唱曲”,并逐渐运用明清俗曲、江南小调而发展成曲牌联缀、曲目日渐丰富的民间说唱艺术。显然,南京白局所用曲调与江苏省内流传的牌子曲基本一致,并尚有明清两代大江南北,秦淮两岸民间俗曲的古朴色彩。譬如其主要曲调有《满江红》《川心调》《数板》《梳妆台》等。[4]
    2.织工擅唱说
    其一,南京白局演唱原为南京丝织业机房工人、家人、亲友相聚时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后来也常被应邀于婚娶喜庆以及盂兰盆会时进行演唱。由于这种表演不取报酬,全属白唱,又每唱一次称作“摆一局”而名为“白局”。[5](P.88)
    其二,据说光绪初年,南京六合南圩地区“烧纸杨”(杨姓的一个专门从事丧事的吹鼓班。笔者注)等吹打班,常在一江之隔的燕子矶、晓庄一带演奏,从而引起晓庄地区织锦工人的兴趣,后来织锦工人组成班子摹演,并很快创作出了《小上寿》《相遇十个郎》等曲目,并很受听众的赞赏。再后来又陆续编唱了多个曲目,并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众多曲牌,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南京白局说唱。[6](P.272)
    其三,南京白局乃说唱艺术,应属曲艺范畴,它不同于南京白话。南京白话是以说故事、讲笑话为主,南京白局却以唱小曲为主。清末以来,在南京老城南云锦工人聚集的地区(沿内秦淮河一带),每到春、夏、秋季,在街头巷尾,均能听到云锦工人在劳动之余的歌唱,这种歌唱是运用江南民歌小调的曲调,填上抒发胸中感慨,宣泄对云锦作坊工头、场主不满的歌词,也有歌唱南京风物的。不管怎样,这种表演形式均为自我娱乐,表演时观者围坐四方,由于是白听不收钱。故此,这种表演人们称之为“白局”。[7]
    其四,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六朝古都南京,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如同北京有京韵大鼓,苏州有苏州弹词一样,南京也有自己特有的曲种——南京白局。它是一种土生土长、风格淳朴、语言感染力极强的民间说唱艺术。最初是由南京丝织业工人根据当时社会新闻、民间传说,用明清俗曲曲牌以及江南小调连缀演唱的艺术形式。据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演唱时少则一人,多则三五人,说方言、唱俚曲,滑稽热闹,通俗易懂。由于每唱一局称“摆一局”,又不取报酬,故称“白局”。旧时在南京的街头巷尾,随处可听到人们在唱南京白局。[8]
    其五,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以南京方言进行演唱的说唱曲种。也是南京地区唯一的本土古老曲种,其流布范围除南京市区外,尚在南京六合、江浦、江宁及现属安徽省的来安、天长等地流布。据南京曲艺志记载,白局曲种起源于六合农村吹打班子,成长于织锦机房,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原生性说唱曲种。当时,南京六合地区一些殷实人家逢婚丧喜庆,总要邀请吹打艺人来增添气氛,有的艺人边打节拍边唱民间小调和明清俚曲,并辅以乐器二胡进行伴奏。由此,吹打班子在当地便提高了知名度。由于所唱曲子皆以苏南苏北小调为基础,又揉进了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而其曲调众多,唱腔也丰富多彩,便有了“百曲”之称。[9]当“百曲”(白局)从乡村流入市区时,南京已拥有了20万之众的织锦工人,他们首先接纳了“百曲”,通过“百曲”的说唱,刻画了机工的悲惨景况,南京白局传统曲目《机房苦》便是最好的明证。
    3.清曲别种说
    其一,据《金陵之花》一文记述:“南京白局”就是云锦工人集体创作的。……当时的夫子庙前……常有一些所谓上层人物玩乐的花船来往,船上的歌妓弹唱扬州小曲。……云锦工人们可以站在岸上倾听她们的歌唱……把学会的一些小曲带到了机房……有的甚至专门拜扬州小曲演唱者为师进行学习。这里所说的“扬州小曲”就是我们现今俗称的“扬州清曲”。不仅如此,南京白局与扬州清曲在伴奏乐器的运用上也十分相像。这两种曲种在不同时期都曾分别使用过四胡、二胡、琵琶、月琴、扬琴、三弦、洞箫、竹笛、檀板、碟筷、酒盅、坠琴、碰铃等伴奏乐器。
    其二,曾宪洛《扬州清曲》一文说:“扬州清曲,一名广陵清曲或维扬清曲。旧时仅称为小曲或小唱,是江苏地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曲种。他的历史延续近三百年,流传地区以扬州为中心,遍及于宁、锡、沪、淮诸地。它的发展在音乐上孕育了后来的扬剧的诞生,别出一支又形成了南京的‘白局’”[10](PP.118-120)。进而作者在该文中又从掌故传说、演唱形式、曲目曲牌、伴奏乐器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南京白局与扬州清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见,当时南京白局与云锦工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南京白局萌发初生之始,是云锦工人们吸收借鉴周边的一些民间音乐表演形式,并在其群体中得以传唱兴盛。不过,对南京白局在云锦机房织锦工作状态下进行演唱,以及云锦与南京白局是“机坑中的一胎双生”的说法,笔者对此难以苟同,并在下文有所阐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