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探微(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薛雷 参加讨论

    三、织锦作坊的实地考察及思考
    南京白局与同时期的其它民间音乐艺术相比,确实未能涌现出有相当影响力的剧目、演员及名角,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南京白局靠的是云锦工人群体才得以发展。虽然后来出现了“红局”(是指失业的云锦工人以演唱白局谋生的表演)这一分支,但是从艺术造诣上看,总是不及周边其它民间音乐艺术,这难免被同时代同地区的其它民间音乐艺术所遮蔽。另外,笔者认为,南京白局与南京云锦是“机坑中的一胎双生”的说法不仅有“攀龙附凤”之嫌,而且有牵强臆造之意。
    南京云锦列南京工艺的“三宝”之首,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吴梅村曾有描写南京云锦的诗句:“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可谓工艺绝伦,其配色多达十八种,而且工艺独特,乃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并且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者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通常一天只能织出五、六厘米长的云锦,至今云锦工艺仍然无法用机器替代而来完成。如果要织一幅约80厘米宽的锦缎,其织面上就要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丝线上穿梭。可见,从其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完成,整个过程如同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辛。不难想见,云锦工人在织锦工作中不可有半点分心。就此,笔者也不止一次地实地考察了南京云锦作坊现场,进人织锦作坊便只闻机杼声。要说在当下“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若能再现当年织锦工人们“一边织锦,一边唱曲”的“原生”场景,那定会令人震撼、让人遐想而又回味无穷。关于这一点,笔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的“非遗”保护部门及专家学者不会想不到要“再现当年风采”的“非遗”展示,可现实中却并未能如此,这只能说明南京白局原本就不是“机房劳动中”所伴生的产物。业界皆知,南京云锦的诞生应归功于苏州的缂丝。简言之,南京云锦实际上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那么苏州缂丝及宋锦作坊的工作场景又是怎样的?笔者专程拜访了缂丝、宋锦的传人朱云秀女士,并实地考察了缂丝、宋锦编织工作场所。当笔者走进缂丝、宋锦编织工作现场,同样是只能听到“机档推拉,来回抛梭”的声响。据朱云秀介绍,她从未见过机房中唱曲,也从未听老一辈织工说过此类情状。她认为,织锦是一项特别耗神的劳作,特别是南京云锦,工艺繁杂,在工作中要求全神贯注,头脑中始终要想着所要编织的图案及要添加的金线位置,不然出现差错就在所难免,更何况在早期织锦工人中就有“折耗要赔还”之说,就是一旦织锦出现差错,织锦工人就要照价赔偿。可想而知,对于生活艰辛的织工们来说,谁能赔得起?又有谁敢冒此风险?换句话说,如果织锦工人“一边织锦,一边唱曲”,那么他们所要演唱的曲调律动也必须与机房劳作的律动相契合,否则,这不但消除不了疲劳和寂寞,反而会给织锦劳作添乱。鉴于此,云锦与南京白局是“机坑中的一胎双生”的说法便站不住脚。除此之外,笔者对云锦机房里“荤段子”盛行的说法,也不能认同。这主要基于中国人向来“敬祖宗,守伦理”,更何况织锦工人多是世袭,他们相互间都存有一定的族亲关系,即便不是族亲,那也大多数是师徒或者师兄弟关系,在这样的群体中绝不会有“荤段子”滋生存在的市场。至于南京白局中《十八摸》《三戏白牡丹》《大小争风》等曲目唱段的出现,那是在后来“红局”出现后,“红局”艺人为生存而迎合一些低级趣味观众的口味所采取的一种权宜、无奈之举的产物。
    四、结语
    南京白局的渊源及形成如同其他艺术的渊源及形成一样聚讼纷纭。不过,有一点十分明确,那就是明清时期南京及周边地区的说唱艺术是南京白局的主要源头活水,云锦工人在南京白局的形成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