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类型化尝试(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陈咏 参加讨论

    二、创新的人物和情节设计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绝非偶然,编剧导演薛晓路将中国大陆光怪陆离,飞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与类型片的创作规律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本片出奇制胜的法宝。蕴藏在影片文本中的成功秘诀,除了上文提到的与《西雅图夜未眠》等影片的对话关系,以及对于爱情片类型与剧情模式的熟谙掌握和借鉴之外,该片在本土化的类型人物和情节上的创新设计是其成功的另一大保障。
    1957年《金玉盟》的男女主人公是一对浪漫多情,不食人间烟火的俊男靓女,他们的存在吻合了那个时代的观众,对经典好莱坞时代爱情片中梦幻爱情的想象。1993年《西雅图夜未眠》的男女主人公,一位是丧妻的中年建筑师,一位是报社的女记者,两人的时空距离虽然横跨美洲大陆,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吻合了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时代的人们对身心独立和浪漫爱情的追求、向往和信仰。而《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男女主人公的设计,完全根植于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文明尚未高度发达的中国大陆的社会现状:一个是随心所欲、没心没肺、追求物质享受的80后美女小三,一个是饱经沧桑、失意落魄、欲爱还休的邻家大叔。在中国,文佳佳连孩子的准生证都拿不到,在美国,文佳佳的孩子却可以得到合法的美国身份。海清饰演的女同性恋也可以组织同性家庭,甚至可以借哈佛高材生的精子怀孕产子。影片中的故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了追求艺术创新和戏剧效果,编导仍明显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影片塑造了两个当代中国银幕上极少看到的奇葩式的男女形象,仿佛是从当下中国某知名电视栏目中走下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真人秀人物。与电视栏目真人秀不同的是,类型电影的编剧法则使这两位性格反差巨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男女主人公,最终在异国他乡,在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找到了真爱。这也使得众多情路坎坷,爱情失意的男女观众,在电影院里唏嘘感叹,得到一种想象性的满足。
    《北京遇上西雅图》女主人公文佳佳前半部分较为夸张过火的性格和台词设计曾遭一部分专业人士的质疑,但其创作依据却是30年代经典好莱坞时代神经喜剧的处理方式。托马斯·沙茨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一书中,将好莱坞爱情喜剧片称为神经喜剧。1934年出品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一夜风流》可谓是神经喜剧的代表作品,其女主人公富家千金艾莉的性格特征与文佳佳的性格设计虽然带有很强的时代差异,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神经喜剧中的女性大多很强势,性格刁钻古怪,强势的女性设计与弱势的男性处理既彰显出当今时代的特色,又能带给观众大量的笑料,有人称之为“刺猬的爱情”,这应该是影片编导薛晓路设计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初衷。客观地说,文佳佳前半部分的动作和台词确实略有些过犹不及,一个非职业小三和美食编辑的性格、修养和外语不该如此之差,这会略微影响影片的真实性和后半部分为人物“翻牌”的难度,但质疑的人似乎还是带着评价文艺片的标准来看待该片,而非将其当作纯粹的类型片来观赏,更没有将其当作神经喜剧来看待。似乎一般人不会质疑《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徐峥、王宝强和黄渤的动作和台词夸张过火吧?
    尽管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陆风云变幻,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真实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精彩绝伦的人间喜剧或悲剧,但中国电影银幕上的人物却显得较为单一和滞后。当人们在不断地感叹生活本身远比电影更精彩的时候,才蓦然发现我们的银幕上有着众多禁区不能去触碰和表现。《北京遇上西雅图》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首次创新性地正面触碰了大款包养小三、同性恋生育、知识分子海外移民、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等众多的敏感话题。当然,它十分聪明地通过喜剧的方式,并让主人公最终回归到主流的价值体系内,否则将很难有机会和观众见面。
    人物和情节,何者是第一性的?这个问题争论了二千多年。亚里士多德认为,故事是第一性的,人物是第二性的,他论述的显然是戏剧原则,而美国电影剧作家悉德·菲尔德则认为:“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人物实际上正是他所做的事。”⑤由此可见,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就像是从两个不同视点看到的同一事物,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性。《北京遇上西雅图》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最大贡献似乎在于塑造了拜金女文佳佳的形象,这种所谓“接地气”的时代小人物形象,将和《失恋33天》中的“毒蛇妇”黄小仙一样,成为国产类型电影中的经典形象。能否成功把握和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生活质感的“接地气”小人物形象,成为我国当下中小成本类型电影的成功法宝。当这些银幕小人物的经历和奋斗历程与年轻观众的生活观念和审美趣味实现深层次的对话和共鸣时,它受到年轻观众的认同和追捧是必然的。近两年出现的《失恋33天》《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