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剧作结构分析 《北京遇上西雅图》遵循西方经典“三幕剧”的剧作结构来设计整部影片的剧情。影片一开始,就采用了“两个不得不在一起的人”的经典好莱坞剧情模式,通过“月子中心”意外被抄,构成了剧作中所谓的激励事件,将两个性格迥异的男女主人公绑到一起,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后引入新“月子中心”另外三位功能性女性人物,设计女主人公与她们的矛盾冲突,构成影片的第一条情节副线,编导将这条情节副线上的四个女性从冲突到和解的过程展现得十分精彩。此外,影片还设置第二条隐藏的情节副线,即从未出场露面的女主人公的情夫老钟。老钟答应女主人公圣诞节来美国看望她,最终意外爽约,此处完成情节点Ⅰ的建置。女主人公只好失望地在圣诞夜出走,巧遇男主人公,此处宣告第一幕的结束。 影片第二幕是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沉浮、冲突磨合及相恋准备期。直到情夫老钟的司机突然出现在男女主人公面前,要接女主人公回国,此处顺利完成情节点Ⅱ的建置。女主人公在留恋与不合中与男主人公告别,坐上车离开“月子中心”,此处宣告影片第二幕的结束。影片第三幕是女主人公回国后寂寞空虚的生活片段,她最终决定与老钟分手,自食其力并独自抚养儿子。影片的结尾是男女主人各自带着孩子,在帝国大厦楼顶意外相见,与《西雅图夜未眠》完成对话关系,有情人终成眷属。 《北京遇上西雅图》虽获成功,但在剧作上并非完美无缺,该片与另外四部美国爱情片在情节上有一个最大的对话关系,就是都有男女主人公相约在纽约帝国大厦见面的情节。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情节设计既是本片的卖点,也使本片在第三幕的情节设计上严重受此制约。具体到影片上说,就是女主人公在第二幕结束时,不应该回国。现在的剧情设计,于情于理于爱情片的剧作法则来说,都是缺乏逻辑性与合理性的,使得影片的叙事线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线断裂,情绪高潮无法生成,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即便是为了最后那场帝国大厦的重逢戏,女主人公也并非一定要回国不可,为什么不能让老钟来美国找她?两个男人此刻同时出现在一个女人面前,必有一场精彩的好戏降临。 “写爱情故事时,我们要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东西会阻止他们?”⑥如果说影片开始时阻止男女主人公的是情夫老钟,是金钱和地位的差异,是爱情的话,当老钟的司机突然出现在两人面前,完成影片情节点Ⅱ的建置之后,这些阻碍都不复存在了。此时唯一能阻止两人的是女主人公签证到期,面临着被驱逐出境的可能(警察出现在两人面前,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桥段)。此刻,文佳佳对男主人公郝志的爱情已是有目共睹,对老钟的爱情已不复存在。即便因为最后一场帝国大厦的重逢戏,不能像《一夜风流》《毕业生》《漂亮女人》等影片的结尾那样拥有精彩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至少可以让文佳佳像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萨拉一样,暂时消失在地图上的某个地方。人物消失之后重现的魅力和震撼,会远比现在第三幕没有矛盾冲突的展示、交代和解说来的有力量。在这一点上,爱情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结尾再次成为经典范例。 注释: ①薛晓路等.《北京遇上西雅图》四人谈[J].当代电影,2013(4):37. ②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 ③陈晓云.《桃花运》:爱情叙事的N钟可能与现代爱情的救赎想象[J].电影艺术,2009(1):41. ④陈咏.试论36种剧情模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2):68. ⑤(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35. ⑥(美)罗伯特·麦基.故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1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