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产贺岁大片《西游·伏妖篇》以14.34亿元的票房再次证明了这部西游改编系列商业片的巨大成功。至此,自《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再到《西游·降魔篇》和...
六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审美活动丰富多元,彰显出复杂多样的审美意识。简言之,六朝审美意识三个主要特点是贵族化、超越性、差异与交融。 贵族化倾向明显 六朝社会结构...
根据《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国办发〔2017〕25号)》的界定,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
通常认为,当代社会已经进入消费时代,社会的物质产品丰富,商业气氛浓厚。消费主义通过不断制造消费欲望刺激人们购买各式各样的商品,使人产生“为消费而消费”的行为,从而...
古代伶人社会地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在道上艺下的历史语境中,其正史记录大多得不到正面的书写。但细观伶人记录,除了正史记录的一贯贬低之外,野史对伶人记录的态度却因时...
最近,杭州图书馆的首席古籍修复师赵凌成为网红了。这源于3月4日杭州 《都市快报》的报道:3月3日一场“我在杭图修古书”的网络直播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在线观看,即时评论区也热...
常德丝弦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品种之一,它是一种以唱为主、说为辅、说唱穿插、交相辉映的地方曲艺,因广泛流行于常德各地,以常德方言为舞台语音,运用扬琴、琵琶、三弦、...
雅克·朗西埃作为法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他的著述领域非常广泛,对当下的文学、艺术、美学等领域有着深刻的把握和独到的见解。与其他一些试图建构庞大体系的美学家不同,朗西...
文艺批评家应以公共利益作为评价文艺的价值底线,就美、艺术等基本问题达成一系列谅解和共识,进而就文艺现象作出权衡、评判和对话。 随着现代性因素在我国不断生长,社会、市...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崔颖、朱丹华文章《神秘东方的诗性书写: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解读》。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诗性修辞和哲意表达;第二部分,分段...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李杰文章《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建构基础》。本文是一篇关于学科建构基础的文章,提出了建构的立论基础、构成原则、构成向度,希望可以以此为依据...
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扶持下,话剧创作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势头,原创作品多,舞台演出多。但其中出现...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肖璇文章《近代学术转向影响下的对歌研究四种取向——中国两性对歌研究述评》。文章回溯从民国至今中国境内学者所涉及的两性对歌的研究脉络—...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高凯文章《中国电影提升国际吸引力的三条进路》。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保持中国特色,进行东西文明互鉴;第二部分,取“最大公约数...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苗怀明文章《说唱艺术志书类文献研究述略》。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这是两套曲艺志书的启动、准备阶段;第二部...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李倍雷文章《比较美术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美术学在中国的初始阶段;第二部分,比较美术学在中国的发...
“民族舞蹈美学”显然是一个交叉学科,包含三个关键词:民族、舞蹈和美学,或者说,至少有两个关键词:民族舞蹈和美学。 在中国舞蹈学界,常将民族舞蹈与民间舞蹈相提并论,合...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欧阳宏生、徐书婕文章《纪录中国风格多样化 打造品牌提升传播力——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文章指出,2016年纪录片市场总量稳定上涨,...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蓝凡文章《天人合一:中华面具艺术的哲学阐释》。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华面具:精神世界的独特神秘性;第二部分,面具的审美性...
“祭祀”与“戏剧”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祭祀戏剧”则是新概念,涉及戏剧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中国戏剧起源问题的再认识。 20世纪80年代,“祭祀戏剧”概念被引进中国。这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