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第1期发表于平文章《“民族舞蹈学”学科建构的若干思考——从“非遗名录”舞蹈“进校园”谈起》。关于“民族舞蹈学”学科建构的若干思考,是由“非遗名...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第1期发表江东文章《“圈舞”:圆形与舞蹈的交互作用》。“圈舞”,是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原发性舞蹈形式。所谓“原发性”也即,它不但在我国各民...
内容提要 :本文从创作者、表演者、评论者与受众四者的闭环关系引入展开,通过分析人类历史的构成、构成要素间的互动,以及人类历史演进中的几个误区的认识,从哲学和历史角度...
内容提要 :舞台民间舞是职业化民间舞教育出现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演绎的重要载体。在经由广场、课堂到舞台的转化过程中,舞台民间舞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悄然改变。本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虚”与“实”的传统哲学、美学理念入手,分析论证了“虚”、“实”在舞蹈中的含义和体现,指出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对于舞蹈的情感表现和意境创造、对于促...
内容提要 :海上丝绸之路有古代和现代之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陆路丝绸之路的作用一样,均以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运输为主,中国古代乐舞艺术随之传向世界...
内容提要 :众所周知,朝鲜民族舞蹈发轫于朝鲜半岛,经过移民的传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并发展成为集传统舞蹈文化、崔承喜新舞蹈艺术思想以及中国的朝鲜族民俗舞蹈为一体的艺...
内容提要 :大部分的舞蹈作品都蕴藏着一个叙事性的结构,尽管在相关的意义上,叙事不一定指通常意义上完整的故事。人们组织他们的经验和认识,给予生活片段一个结构、赋予它意...
内容提要: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以高度综合化的艺术形态包含了“仪式学”考量所需的种种元素,其本身就是仪式的载体,其表演过程就是仪式的展现过程。在“仪式学”的研究视阈中...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刘建文章《古典舞的民族化协商》。作为民族国家身体文化与审美的标识,无论是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都会在古典舞的建构中进行民族化的定位,或...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发表仝妍文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舞”的建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市...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舞蹈高等教育的定位、体制和运行机制、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专业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总结专业舞蹈教育的研究成...
内容提要:本文以藏族的“原生态”舞蹈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原生态舞蹈的基本概念认知,理清藏族舞蹈中“原生态”与“非原生态”各自内部的构成及其将来所应发展的走向,为藏族...
内容提要 :“场景”由“场”与“景”结构而成,“场”指景象发生的空间,“景”指场中人做事的景象。“场景”作为核心概念,与之相关的概念有“人、事、场界、语境”等,认识...
内容提要: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创作与传播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屏幕上的舞蹈”和“舞台上的屏幕”,成为目前新媒体舞蹈的两种主要创意实践类型。前者以演出空间的“屏幕化”、表...
内容提要 :在舞蹈人类学开始被更多人关注之时,有必要对国际学术界目前使用的“舞蹈人类学”相关概念进行仔细的梳理和辨析,以利明确学科地位、把握正确学术方向、促进学术应...
内容提要:先秦时的舞蹈者大体分为专职舞者、业余舞者、民间舞者三类,专职舞者又可包括服务于统治者的“舞徒”和服务于富商大贾的舞者;业余舞者按其身份又可分为公卿、巫觋...
原文作者: 于平,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教授。 原文标题:《孙颖晚期民族舞蹈观述评》 原文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2期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2期发表于平文章《孙颖晚...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教师 为何要谈“现代性”?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进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一切社会实践都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内容提要 :“新时期”对于中国舞蹈的最大影响,无疑就包括吐故纳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和集成创新,因此也可以说,舞蹈之“新”或曰“新舞蹈”是我国新时期舞蹈文化建设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