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地讨论德波(Guy Debord)的电影理论,在当前的电影理论研究视野中能占什么位置呢,而且这似乎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本文做了这样的处理:先把朗西埃对德波电影理论的最新批判介...
内容提要 :“弹幕”电影正在建构受众的另一个媒介身份——他们不再只是电影观众,更重要的还是手机用户。这时的电影已不仅用作艺术审美,更被用作交流平台。表面上,是电影的...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第1期发表杨乘虎、高云文章《何谓中国故事:电影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观念辨析》。中国故事由中国面貌、中国气质、中国价值三层内涵构成,外化为特色性、积...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第1期发表许建华、欧阳宏生文章《21世纪以来“抗战剧”热播折射出的电视剧热点与难点》。本文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可以看出“抗战剧”持续火热的主要原...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西方再现表演训练的主要方法,以及其背后的种种哲学假设进行全面调查和解析,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幻觉科技日渐成熟,实现商业潜力的今天,貌似停滞发展...
内容提要 :作为一个真实的社会空间,废墟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废墟影像在这些影片中如“碎片”般嵌入,废墟成为那些具有社会底层、边缘特征的主人...
内容提要 :对《申报》广告进行检视,不难发现,从1887到1888年虽然影戏广告数量不多,但每次出现时影戏的内容描述都较为详尽,且越来越强调影戏的“动感”。且这两年的静态摄影...
内容提要 :在现代性文化中,生产领域一直是隐而不彰的黑洞,反而家庭、酒店、咖啡馆、购物广场等消费场所成为文化表现的主导空间。后工业时代的职场故事把白领从消费主义空间...
内容提要 :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展现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中国城市化进程分为城镇化和都市化两个阶段,而城市电影的宏观表现空间也由小城镇转向了大都...
摘要 :国产都市电影对于全球化景观的密集呈现和本土叙事的某种缺失,显示了其对于社会现实的悬浮和虚与委蛇,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焦虑的一种表征。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既需要表...
摘要 :城市化进程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进行着延展,都市人群本真生活状态的描摹与情绪体验为国产电影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叙事空间。以公路电影为视角,将社会转型时期都市的个体心理...
内容提要 :近两年来,中国电影的IP创作持续升温,IP改编电影票房日增。但是,如何有效规避“市场迎合主义”带来的不利风向,推动IP改编电影美学品质提升成为当下学术关注的热题...
内容提要:作为新媒体影像的宠儿,微电影在当下炙手可热。其斑驳陆离、万象丛生的影像样态,使得学术界对微电影的概念界定难以统一。喧嚣过后,拨开迷雾,站在学理的角度审视...
【内容提要】本文所说的半个世纪前电影界的改革思潮,来自于1956年10月到1957年6月的鸣放。在这八个月的鸣放中,社会各个领域提出的问题,保守与改革的思想交锋是最有思想含量和...
内容提要:罗伯特·麦基的叙事理论经济、实用,贴近创作实际;简洁、明快,揭示了好莱坞电影在编剧层面的许多奥秘。但是,麦基的叙事理论,疏漏与缺憾也是明显存在的,概而言...
内容提要 :电影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神秘的”、“暧昧的”、“多义的”特征,它要求画面以“诗性”对抗传统叙事规则。吉尔·德勒兹认为“生成”和“差异”颠覆了文本的叙事系...
内容提要 :美国电影理论家詹姆斯·纳雷摩尔受社会人类学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欧文·戈夫曼的表演框架理论和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首语重复理论启...
内容提要 :作为沟通电影作品与观众、产业及其艺术之间桥梁和纽带的电影批评,自电影产生之日起就是电影创作和生产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电影批评史上也有过两个黄金时...
如果将阿米尔·汗称为完美主义者,他肯定会对这个标签嗤之以鼻,而更愿意自称为仅仅是“充满激情”而已。抛开这些咬文嚼字,只需看一下他28年的从业经历就足以证明,对于这位...
内容提要 :感受主体与当下存在的想象关系,需要借助对往昔的建构。面对深度全球化、数字媒介化时代的人事全非,当代华语电影及其相关批评同样分享了这一思想原则。不约而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