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综合研究 >

青年曲艺人需要突破“成长困境”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中国艺术报 邓立峰 参加讨论

    “学习淮河琴书是受外婆的影响,小时候跟外婆去央视录节目,就表演了淮河琴书,不过正式学习这门艺术是2015年才开始的。”今年28岁的魏梦茹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充满了对外婆的感激和敬意。魏梦茹的外婆是著名淮河琴书表演艺术家吴舜英,淮河琴书是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舜英对淮河琴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近日由安徽省文联主办的“淮河情·淮河琴书专场汇报演出”上,吴舜英和魏梦茹同台表演,魏梦茹表演了由吴舜英创作的曲目《巧遇》,传统民间曲艺的家族传承让在场的观众为之动容。
    对自己的外孙女能够作为传统曲艺的传承人,吴舜英感到很欣慰,“看到我的亲人被我感染,从事淮河琴书这行,我是很高兴的”,今年已73岁高龄的吴舜英表示,相对其他民间曲艺形式来说,现在学习淮河琴书的年轻人算不少的了。
    从事宜都楠管表演的老艺人彭世荣就没那么乐观了,“有些年轻人会觉得宜都楠管挺好玩的,也有些兴趣,但要说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人是没有的,很少有年轻人想以此为业”。彭世荣的烦恼,可以说是许多民间曲艺人的烦恼,“留不住人”,是他们在谈到曲艺传承时最常说的问题。
    年轻艺人需要好本子
    今年35岁的徐宁初中时就开始接触湖北大鼓,因为对湖北大鼓的喜爱,投到了“湖北鼓王”张明智的门下,在武汉说唱团工作至今。作为湖北大鼓的青年传承人,徐宁最苦恼的就是能拿来演的剧本太少了,“现在从事曲艺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创作曲艺作品不赚钱,要写出正能量、接地气、包袱足的好作品就更难了”。新近开始练习淮河琴书的李丁丁告诉记者,学习淮河琴书的年轻艺人同样面临着“创作困难,没有好剧本”的问题。
    “那些传统的老剧本,有的可以传给徒弟,但也有很多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那样的剧本就不能传给徒弟。”从事长子鼓书表演的艺人李先玲,已经从艺35年了,创作问题是她“带徒弟”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剧本也要推陈出新,但现在的曲艺创作者并不是很多,年轻人能说的本子太少了。”
    “没人写本子,我们就自己写。很多年轻的曲艺人开始试着自己创作。”徐宁告诉记者,他现在演的曲目,多是由自己创作的,但他也表示,年轻艺人的创作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应该给年轻的曲艺工作者多提供一些创作培训的机会,用创作培训班的方式,让大家得以充分地交流和学习,提高年轻曲艺人的创作能力。”
    演出是吸引年轻人最好的方法
    除了创作的缺乏,舞台的减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以前我们的演出机会多,演出氛围好,年轻艺人通过看演出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但现在演出少了,年轻人学习的机会也就少了。”吴舜英告诉记者,随着演出的减少,受到最大影响的还不是艺人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会使传统曲艺的魅力大不如前,“以前艺人站在舞台上多风光,年轻人对这些曲艺表演也有心气儿。现在演出这么少,能吸引年轻人来学吗?”
    “我们当地没有专门表演淮河琴书的团队,很多淮河琴书的艺人分散在其他团队中。”吴舜英认为,当地应该组织“专业对口”的淮河琴书的表演团队,加大物质支持,搭建演出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人来学习这门艺术”。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曲协已在积极地为传统民间曲艺提供舞台,如已举办了几届的“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部六省曲艺展演”等展演活动,就为来自基层的曲艺演员提供了很好的表演平台,受到了艺人们的普遍肯定。
    勤练功才是成材的根本
    如果说剧本和舞台的缺乏是年轻曲艺传承人遇到的客观问题,那么对待传统民间曲艺的态度问题,就是曲艺演员的主观问题了。
    “15岁跟着老师学艺,大早上就起来练嗓子,特别刻苦。这刻苦也换来了成绩,学艺七年后出来带徒弟感觉毫不费力。”李先玲说,和自己30多年前学艺的情况相比,现在人们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却也懒了,“现在的年轻学生,不愿吃苦,指望着一年半载就练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勤练功才是成材的根本”。
    除了吃不了苦,对传统曲艺亦缺乏真正的敬畏之心。李先玲告诉记者,她遇到的很多年轻人“是在练习曲艺,并不是想从事曲艺”。
    徐宁跟记者提到了他接触的一些年轻人的想法,“现在很多年轻人学到一半,觉得苦了累了就不想再练了,他们会觉得干这行很难有出息,还不如干点别的什么工作。”“以前的老艺人学了一门曲艺形式,就把它当成吃一辈子饭的手艺,而现在的年轻人,选择更多了吧。”徐宁说。
    应形成必要的激励机制
    出身于曲艺世家的魏梦茹选择了淮河琴书这条道路,虽然她也很想把这门艺术当做“吃饭的手艺”,但现实的困难让她倍感苦恼。魏梦茹告诉记者,跟一些进入专业演出团体的人不一样,她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总会有后顾之忧”。吴舜英也对自己外孙女的现状表示担忧,“能进入专业演出团体的还好,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而在演出团体之外的年轻艺人,就只能靠零散地接一些演出赚点钱,衣食住行这样的生活问题难以为继。”
    “基层曲艺团体同样面临着生存困境。”身处专业演出团体的徐宁也诉说了他们的困难:“有钱才能养活自己,但传统曲艺形式在那些新兴的娱乐形式面前缺乏竞争力,基层曲艺演员单靠曲艺演出很难赚到钱。”近年来,有些基层曲艺院团开始尝试以演出戏剧等方式来赚钱,“这是值得鼓励的,但这也会导致传统曲艺受到冷落,从而加速传统曲种走向没落。”徐宁认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应该加大对基层曲艺剧团和民间艺人的扶持力度,给予更多保障。“应该形成对青年传承人和教授他们的老师两方面的激励机制。”彭世荣也认为,在基层从事曲艺表演传承需要“安全感”。
    (中国艺术报实习记者 邓立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