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宋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献材料,运用逻辑推理解读金代张著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后的跋文,考证了密州文化与张择端的关系及其生平,指出张择端先试图通过科举走向仕途,未成乃“后习绘事”。北宋灭亡时,张择端未曾南渡。《清明上河图》系全本,绘制该图的下限时间在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该图经过宋徽宗收藏后赐予向家,向子韶是北宋收藏该图的最后一位藏家。本文查证了张著的生平事略及其在金章宗朝的地位,对《清明上河图》在明清的艺术影响作了客观分析。 【关 键 词】《清明上河图》/密州文化/张择端/张著/游学京师/《向氏评论图画记》/向宗回/向子韶 【作者简介】余辉,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北宋被金朝灭亡五十八年后,金人张著用行楷为《清明上河图》卷写下了85字的跋文[图一]: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1186)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笔者以为,这段跋文除了告知张择端的生平事略之外,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和背景,有许多多年来争论不休的历史疑案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还有许多关于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其他历史文化信息,可在此层层解码。 一、密州文化与张择端 张氏名择端,字正道,他的名和字深刻地烙下了儒家思想的印记。其名字出于《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礼记·燕仪》曰:“上必明正道以道民。”南宋朱熹在集注里解释“端”字:“端,正也。”不难看出,张择端的父辈和他本人对道德观念的选择是十分鲜明的。 张择端故里为东武(今山东诸城市)。学术界对诸城与山东其他城市有一个客观的比较:“诸城厚,安丘透,博山秀。”一个“厚”字,概括出诸城积淀了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诸城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处在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的交界处。这里的地貌以平原为主,沃野千里,通衢便利,自然灾害较少,农业经济和其他自然经济得到平衡发展,滋生了那里既有特色、又十分丰富的地方文化。 [图一]《清明上河图》张著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