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法异同 丹培拉绘画和工笔重彩画在作画的严谨性和上色的原理上基本相同。依次按照素描起稿、透稿、刻画、定稿步骤顺序完成。二者都非常重视底层色与表层色的关系,讲究透明画法来表达色彩和形体的效果。 首先素描稿从造型、色彩进行设计,但丹培拉绘画要关注三维空间和明暗关系,而工笔重彩画更注重在线质、结构上的凝练。其次,透稿目的一样,但方法与功能有所不同,二者都需要将素描稿与主体画面大小一致,传统的丹培拉画法要求沿着线条刺孔,再用粉末透过小孔留在底板,最后将底板上的点连接起来,算是完成透稿的过程。工笔重彩画技法将纸或绢直接覆盖在底稿上拷贝。虽然二者的连线材料都选用的是墨与毛笔,但是前者仅是连线,而后者却是勾线,是工笔重彩的关键步骤,墨线定要准确,用笔的粗细浓淡都决定着画面的主次关系和色调关系,执笔和用笔要求也非常高。从技法角度来说,工笔画的定稿要求比丹培拉更讲究、严格。 进入刻画阶段,是作者表现画面效果和个人风格特色的主要阶段。丹培拉画先用最稀释的颜色铺大面积的色块,完成由暗到明的罩染过程,最后用乳液对细部或轮廓线进行色彩和厚度的刻画,使画面更清晰明亮。工笔重彩画在透稿后,就可直接渲染,平涂、积染、罩染、晕染、分染、点染、粗染、提染、通染、冲染、洗染等多种染法。与丹培拉画法一样需反复对画面进行积染,直到满意为止。在此过程中,还要根据渲染的主体颜色改变墨线的浓淡,最后上矾加强画面的厚重感和色彩的稳定性。 从绘画语言上来讲,丹培拉绘画的作画方式和笔法,需要对材质、经验的把握更高。因为材质速干的特质,一方面使绘画起来方便快捷,但易造成色彩上不易衔接过渡,只能用细小的点、线、面去组织塑造。而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笔韵手法,造就了丹培拉绘画语言丰富的内涵。工笔重彩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力,在色彩的过渡上更易把握,绘画作品的多次分染或罩色,能够产生套叠、透叠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感,但要受线质的约束。而丹培拉绘画可随意布局,不受线的约束,层次感和自由度比工笔重彩更宽泛。然而,在两种画中又都能呈现出重、厚、浓的特质,只是在趣味上的审美感受不同。 在用笔上丹培拉绘画比工笔重彩画更粗重厚实,画面中色层的叠加分开,和速干的效果,使得其纵深度比工笔重彩画要拉的更长些,空间和体积的统一,透明度更有光泽,神秘色彩韵味浓厚。工笔重彩画在整体色感上会很轻透、典雅、含蓄,水色的质感更明显,光线自然柔和,艺术格调高雅清新。 二者的关键之处在于,都用透明技法层层罩染。拜占庭艺术家首先采用从冷的深色调或中间色调到最暖最亮的色调一层层罩染,这种方法能使形体与明暗产生立体感,这种层层罩染的透明技法,也叫做间接技法。南朝张僧繇用青绿重彩画出立体感很强的佛教艺术上的花纹和图案,就是借用西方明暗,渲染,重叠的手法,发挥重彩的特长。并且,六朝还出现谢赫提出“随类赋彩”、“骨法用笔”的绘画理论法则。都表明在中西方画种的审美中不断注入新的造型语言和形式语言,表现空间扩展,二者达到了更多的融合性。 此外,透明技法还表现在对水的运用,丹培拉材质中含水质的特性能使笔触流畅、柔和、丰富,有种更偶然的魅力,既能作最细致的塑造刻画,也能作最单薄的透明罩染。这些材质的特色,最有助于艺术的精微表现,在中世纪的基督教育中空前发展和创新。水的灵活运用更是工笔重彩画的重要表现技法之一。 在造型上,二者画面的装饰性和平面感、色彩浓重是二者共同的特征,相对来说,工笔重彩更注重线条的质感,而丹培拉对色阶的透明度要求更高。 四、精神异同 艺术起源于对神秘宇宙的探索。无论是西方丹培拉绘画还是中国工笔重彩画,都是人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下的共鸣。二者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绘画语言的线质与色彩。相对来讲,工笔重彩画线质的语言高于色彩语言,所谓“意足不求颜色似”。丹培拉绘画色彩语言高于线质的语言。这是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哲学思维、科学技术、艺术理念的差异性决定的。 西方美学以古希腊哲学作为美学指导思想。古希腊人从征服自然的经验中看到了宇宙秩序的表现形式,确立了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在早期的丹培拉绘画中可以看见艺术家表现生命活力的美,使精神和肉体完美展现,以强烈的色彩语言与粗犷的笔触表现真实的理性世界。这和中国艺术表现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韵律,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完全不同。中国工笔重彩画更强调艺术家主观的生命情怀与客观世界相契合,艺术理念来源于儒道两家及禅宗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虚怀若谷、包罗万象。中国画家以线质来表现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如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了能表现出画面的独立美感,人物的线条被处理成大而曲的线条营造出飘逸的美感,体现道家的自由缥缈感;同时,注重前景描绘和虚化背景的处理方式,营造意境之美。 中世纪丹培拉绘画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宗教主题,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同样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气息,画面气氛安静、平稳。尤其是画面中出现很多垂直线和水平线,边缘线处理很清晰,在这点上与中国工笔重彩画注重线质的表现很贴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成为主流,从神学转到关注社会现实,用科学规律描绘自然。丹培拉绘画对于边缘线的刻画转到对色彩运用的随机性、直觉性,强调表现主义,和中国工笔重彩画保持稳定的含蓄性形成内在的对比。此时期,丹培拉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特质,运用科学手段绘制视觉的真实效果,尤其在造型上有了明暗变化和立体感,理性认识占据了画家的头脑。从波提切利、达·芬奇、拉菲尔等人作品可明显地看到这种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