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合理使用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是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套专业音乐资料性典籍,也是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部重典。 1977年四省音乐文物普查后,在曾侯乙墓乐器、舞阳贾湖骨笛等一系列重大音乐考古发现的推波助澜下,吕骥于1985年提出编辑《中国音乐文物图录集成》(多卷本)的倡议,得到了考古学家夏鼐以及有关单位和专家的赞同与支持。1988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定名并申报纳入了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指第Ⅰ期工程)。第Ⅰ期工程历时14年,1996年开始陆续出版,先后完成了湖北、北京、陕西、天津、江苏、上海、四川、河南、甘肃、新疆等12个省卷,共10册。1997年10月,《大系》第Ⅱ期工程被批准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06年12月出版了首卷本《湖南卷》,随后又出版了内蒙古、河北、江西等省卷,目前有福建、广东等省卷正在编辑校订中,同时还在对若干省进行音乐文物普查工作。 全面掌握分布于中国各地的音乐文物资料不仅是当时的一项迫切学术任务,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作为中国音乐文物资料的集成性典籍,《大系》的宗旨是对各省音乐文物进行全面普查和地毯式收集,正如《大系》第一任总主编黄翔鹏所指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性质是“集成”,而不是“精选”![13]因此,《大系》普查与资料搜集的所到之处,上至国家级博物馆,下到县市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站和文管会,对所藏与音乐相关所有遗物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包括文字资料、图片拍摄、音响采录和相关检测等。 音乐实物史料是古代音乐研究中的重要材料,看着其他音乐史料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散存于全国各地的丰富音乐文物并不为坐在电脑前的研究者所了解,《大系》的贡献即在于将这些史料予以系统化搜集整理,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它们的历史信息,这不仅使学界获得了对中国古代丰富的音乐物质遗存的总体认识和感观,同时也为研究者了解和查找实物史料提供了线索。 毋庸讳言,《大系》是一本可供学术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工具书,更是研究古代音乐、古代历史的必备工具书。遗憾的是,笔者注意到目前学界在使用《大系》时出现了一些误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学者在使用《大系》收录的史料及相关历史信息时都未经查索和核实“史源”。以河南淅川下寺二号楚墓王孙诰编钟的测音数据为例。这套编钟于1978年出土,其详细资料发表于1991年出版的考古发掘报告《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中。据考古报告介绍,这套编钟曾先后经过四次测音并均附录有测音报告②,第一次是1978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用自制测音器测定,第二次是1980年由哈尔滨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用电激励共振仪测定,第三次是1984年由河南省歌舞团用电子调音器测定,第四次是1988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响实验室用Stroboconn闪光频谱仪测定。[14]《大系》对其中的资料进行了转载。出于对测音数据科学性、可靠性的考虑,《大系》选载了来自哈尔滨科技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两家学术机构的数据资料,并在该条目下的“文献要目”中提供了资料出处,即原始考古报告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年代等。此法对于一部资料性总集来说,应当无可厚非。遗憾的是,《大系》在转载这套编钟的测音数据时出现了4处错误。王孙诰钟因其外部特征不甚统一、出土时呈现的编列不明晰,而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音乐界所使用的测音数据多来自《大系》,如:有论文直接抄录了《大系》转载的测音数据[15],虽抄录无误,但重复了《大系》的错误。有论著中的“数据采自《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河南卷》”[16],但在转载过程中再次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或许是学界对《大系》性质及资料来源的不甚了解,也可能是在音乐实物史料甄别和使用上出现了误区。故以下有必要对《大系》资料的基本情况予以介绍和说明。 众所周知,《大系》工程巨大,而且参与实际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各省市基层,他们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搜集、分析、整理材料的水平和科学程度均各有不同,因此材料出现错漏难以避免,各卷本水平也参差不齐。笔者近年来也参与了《大系》的编纂和校订工作,深知其资料浩繁,工作量极大,虽然工作人员都秉承科学认真的态度,反复进行校对、核查,力争将错误率降到最低,但仍不乏缺憾之处。尽管如此,对于一部涉及地域广及全国、收录资料全面崭新、参与人员为数众多、历时将达几十年之久的宏大工程来说,偶有疏漏在所难免,略有错误也情有可原。然而,对于使用《大系》的研究者来说,对资料进行甄别和辨析不仅是研究成果科学性的首要保证,也是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环节。 据笔者了解,《大系》收录的音乐实物史料大致有两种情况: 1.已发表的音乐实物史料 (1)发表信息齐备的史料。对于已发表的,信息全面而完备的音乐实物史料,《大系》多采取转载的方式予以呈现,且均在“文献要目”中附有资料来源及主要参考文献。 (2)发表信息不全的史料。由于这些资料此前均由考古界发表,其音乐方面的信息恐提供不全,因此《大系》收录这部分材料时,补充了诸如测音数据等音乐方面的信息,此外,专设的“文献要目”一栏也提供了资料的文本来源。 2.未发表的音乐实物史料 这部分史料在《大系》中所占比例较大,它们中有发掘品,有征集品,还有回收品。这些资料在《大系》出版前均未发表,此前均隐匿于各文物收藏单位。它们首次展现于《大系》中,无疑都是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对这部分资料的收录正是《大系》资料全面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作为资料性总集的独特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