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语 关于音乐批评的学理探讨,或许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形成最终的定论。当前,随着中国的音乐生活的迅速发展,音乐批评势必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理论上对音乐批评的诸多学理问题进行澄清和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总体而论,音乐批评在当今中国音乐生活的发展仍不能令人满意,在这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是,诸多音乐批评的实际学理问题(而不是玄虚的空洞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和深入的思考与说明,由此造成音乐批评实践中的诸多混乱和混淆。本文的尝试仅仅是一家之言和一孔之见,在此笔者欢迎各位同仁的进一步讨论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明言.音乐批评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p.3. [2]叶纯之.音乐评论[J].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Z].北京与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p.808. [3]俞人豪等.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p.326. [4]居其宏.论音乐批评的自觉意识”[J].音乐研究,1986(1),p.15. [5]同[1],p.9. [6]Winton Dean, Criticism”, in Sta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 V, London, 1980, p. 36. [7]Bojan Bujic, “Criticism of Music”, in Denis Arnold ed., The New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Vol. I, Oxford, 1983, p. 512. [8]转引自[1]明言书,p.3. [9]同[8],p.6. [10]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p.3. [11]杨燕迪.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从陈宏宽钢琴独奏会乐评谈起[J].音乐爱好者,2005(7)(后收入《音乐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p.63.) [12]Winton Dean, 同[6],p.44. [13]杨燕迪.日常生活的诗意一——歌剧《波西米亚人》观后”[J].歌剧艺术,2003(1)(后收入《音乐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p.377.) [14]Edward T. Cone,“The Authority of Music Criticism”, in Music: A View from Delft, Ed. by Robert P. Morgan, Chicago, 1989, p. 101-102. [15]杨燕迪,同[11],音乐的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M].p.71. [16]同[6],p44-49(其中迪安论述了“音乐批评的本质”,“音乐的局限”,“审美的问题”,“客观与主观批评”,“批评家的责任”,“批评家的资质”等方面的问题). [17]同[16],p.44. [18]同[16],p.45. [19]杨燕迪,同[11],音乐的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M].p.66. [20][美]保罗·亨利·朗、顾连理等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p.313. [21][奥]汉斯立克、杨业治译.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2]于润洋.西方现代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特别是其中的第一章的第二节,“形式-自律论在20世纪的演进”. [23]转引自Winton Dean, 同[6],p.46. [24][波]卓菲娅·丽萨、于润洋译.论音乐的价值[J].音乐美学新稿[M].P93-104,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5]转引自柯扬.论音乐作品的质量及其评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p.110. [26]参见明言,同[1],p.156-161. [27][德]达尔豪斯、杨燕迪译.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p.149-172. [28]同[27],p.171. [29][英]艾略特、卞之琳译.传统与个人才能[J].(笔者对照原文对该译文略有改动)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p.26. [30]杨燕迪.我们为何聆听新作?[J].读书[M].2004(8).(《音乐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p.187. [31]Winton Dean, 同[6],p.48-4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