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音乐学 >

谈杨荫浏对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外来说”的批评(4)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音乐研究》(京)2012年第 郑祖襄 参加讨论

    是非得失,唯后人思之
    田边尚雄作为20世纪初研究亚洲音乐的早期音乐学家,他的亚洲音乐、中国音乐的研究影响是相当大的。1923年他曾应邀在北京大学讲学,题为“中国古乐之价值”,由周作人(1885-1967)担任翻译。(43)同年,田边尚雄在上海聆听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演出后,称这个乐队是“亚洲第一交响乐队”(44)。他撰写的《孩子们的音乐》、《生活与音乐》(45),20年代曾由丰子恺(1898-1975)翻译介绍到中国等等。但是,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大东亚音乐”政治倾向是存在的;他的“中国音乐外来说”,以及它在林谦三、岸边成雄研究中的影响,也都是存在的。前引日本学者植寸幸生文章又叙述道:
    1941年,日本《东亚的音乐》唱片选集发行,其解说的文字由田边尚雄执笔。1943年,田边尚雄在该解说文字的基础上出版了《大东亚音乐》小册子,内容包含满洲、中国、蒙古、爪哇、巴厘、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46)
    ……时逢“大东亚共荣圈”的提倡逐渐正当化,田边尚雄积极应和这一提倡,在其1940年的著述中开始出现“大东亚音乐”的用语。(47)
    然而,田边尚雄、林谦三、岸边成雄对中国古代音乐日本音乐、以及亚洲其他地区音乐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学术著述,在中国、亚洲甚至是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也因此得到了中国学界相当高的学术评价。1984年上海书店重印了田边尚雄的《中国音乐史》(陈清泉译),1998年商务印书馆又重版。林谦三的《东亚乐器考》,钱稻孙翻译的中文版1962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年再版。岸边成雄的著述(论文和论著)也不断被介绍到中国来。上世纪90年代,黄翔鹏先生的硕士研究生高兴,他的硕士论文题即为《简论岸边成雄先生的唐代音乐史研究》,文章开头即说明:
    ……学术界自本世纪以来随比较音乐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西方学者,如岸边成雄、林谦三、劳伦斯·毕铿等,克服了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在唐代音乐研究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可惜由于较少地得到翻译介绍,我们国内音乐学界知之甚少。为了吸收他们的有益经验,克服我们在学术信息方面长期形成的闭关自守的弱点,改进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故对日本著名学者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研究试作探讨。(48)
    2005年岸边成雄逝世,国内著名音乐学学者王耀华(1942-)教授撰写了《岸边成雄先生的音乐学研究》,文章全面、高度评价了岸边成雄的研究成果,称他是“东方音乐学界的先驱和泰斗”(49)。
    回到1944年杨荫浏在《国乐前途及其研究》中对田边尚雄的批评,其时抗日战争尚未胜利,杨先生的话既指出了他的《中国音乐史》中“拗曲了部分事实”,也道明了该书的“大东亚文化”的政治倾向。义正词严,无可非议。
    再回到文章开头杨荫浏所说的“我在自己的音乐史著述中一般不引用他们的材料,这表示了我的严肃态度,也是我的民族自尊的一种心意,他们应该原谅”。这段话可以说是国内五六十年代社会背景下的学术思想。其时,国际上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激烈,新中国建立后的民族文化正在不断高扬;日本侵华的历史阴影还远远不能在中国人心灵上散去。杨荫浏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表达出一种政治的和民族的态度,也不为过。而且杨荫浏又说:“(日本)保存的中国古代音乐资料,假古董不少,我们要严防上当”;“日本的琵琶、笙的演奏水平较低,我们须心里有数,不能盲目。”这是在告诫后学:在对待日本的中国古代音乐资料、日本的琵琶和笙,要保持一种冷静和清醒的态度。杨先生或许不知道他的这次讲课会是“最后的课”,但至少,在杨先生的学术思想中,这是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情。
    杨先生去世后的第三年(1987),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郑珉中(1923-)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了《论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兼及我国的宝琴、素琴问题》一文(50)。文章对日本正仓院的国宝“金银平文琴”——这张历来被日本学者视为从中国唐代流传过去的“舶载品”(岸边成雄1983年来华讲学时称之为“真正的唐琴”(51))的真实性提出了异议。作者认为:
    ……在形制方面、在髹漆工艺方面、在铭文腹款方面、在装饰风格方面,皆于我国的制作不甚相合。它应该是日本人依据我国“宝琴”的特点所制造的,而不是中国人的制作,所以才发生了日本有相似之作,而为中国所无的现象。
    也是在这一年,金文达教授开始针对日本雅乐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52)
    一点余绪
    新中国建立以后,田边尚雄曾几次来华访问:
    ——1951年,田边尚雄率日本音乐家代表团访华。(53)
    ——1956年,以田边尚雄为团长的日本文化人士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国内文化界人士的热情招待。(54)
    ——1982年,田边尚雄之子田边秀雄(1913-)来北京登门拜访杨荫浏。(55)
    ——2003年,田边秀雄向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捐赠一批音乐图书和唱片。据有关媒体报道,这批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图书中还有不少是明清时期的珍贵版本。(56)
    联系前述史实不难看出:新中国建立后,田边尚雄在访华的同时,并没有改变他“隋唐音乐在中国已佚灭无存”的观点;杨荫浏在接待日本音乐界人士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中国音乐外来说”的批评。
    20世纪过去了,老一辈的音乐史家都已作古了。当年的热情洋溢、当年的慷慨激昂,都已经付诸东流。留下的是白纸黑字的历史证据,它静静地告诉了后人这一段不平凡的音乐史学史。音乐史学的发展自有它的客观条件,音乐史家难以摆脱复杂的政治社会和人文时代的种种影响,学术研究往往和社会政治倾向交织在一起,甚至难以扯开、分离。但史料的偏向和不实、研究方法的偏差,是导致学术本身偏离科学性的根本原因。
    两千年前,“不虚美,不隐恶”的古代史家司马迁的史学风范,早已为学界树立起楷模。如何书写历史,曾是前贤们深思的问题,今天,它仍然是后学们不断思考、进取的问题。
    音乐史学史留给后人的既是经验,又是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