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音乐学 >

明清时期中国俗曲的发展与传播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齐鲁艺苑》 刘晓静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俗曲作为中国明清这个历史阶段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音乐现象,它在宋元俗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经明清两代540余年的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形态、数以万计的,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一个艺术品种。它兴起于北方,蔓延至方南,以清新活泼、纯真尚情的艺术特质,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在其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它向着艺术化、说唱化和戏曲化等艺术形式嬗变发展;另一方面,它还扬帆跨海,远飘境外,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 键 词:俗曲/发展/传播
    作者简介:刘晓静,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明清史(山东 济南 250014)。
    标题注释:本成果由国家社会项目经费资助,是该项目《明清俗曲的传播与嬗变》的阶段性成果,亦由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在俗曲之前,中国音乐已经走过了先秦乐舞的钟罄乐,以及隋唐歌舞大曲的时代,到了宋、金、元,俗乐已经兴起,其间的诸宫调及南北剧曲也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但是,入明以来,俗曲开一代新乐之先河,以它清新活泼、纯真尚情的艺术特质,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从而使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进入了以俗曲为主流形态的崭新的历史阶段。
    俗曲萌发于元末,经明清两代540余年的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形态,数以万计的、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一个艺术品种。不仅如此,它还串入到中国的曲艺和戏剧领域,影响到了若干曲种和剧种的诞生,并且成为这些说唱、戏剧赖以生存的基础,甚至它还扬帆跨海,流传到异域海外,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 明清时期中国俗曲的发展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俗曲的兴起与发展,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与其相关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
    (一)俗曲的兴起
    明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萌芽。人民生活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侈靡享乐悄然成风,这便形成了俗曲产生和发展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在政治思想上,一些进步文人提倡“真”、“情”之说,指出民间俗曲才是真诗,于是,成千上万首宣泄真情的俗曲作品应运而生。市民阶层力量的增长以及市民意识的抬头,也为俗曲的兴起注入了活力。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曲、鼓词、戏曲等俗文艺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俗曲传播交流兴盛的地方。此外,宋元以来,俗文化的丰硕成果,也为俗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俗曲的发展
    明代,俗曲迅猛发展,各种时调小曲层出不穷。许多笔记、序、跋,都程度不同地谈到了俗曲流行的情况。明代沈德符(1578—1642)的《野获编·时尚小令》,对于俗曲的流行状况,就有常为近人所引用的记述:“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宣德至万历年间(1426—1620),俗曲发展达到最盛时期,一些漕运繁荣的码头和城市,已形成了俗曲演唱的中心。
    此间,进步文人的不断参与,对于推动俗曲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今日所存的俗曲资料和其他文献,大多为文人记录;民间教派宝卷的演唱活动,广泛吸收当时的流行小曲,也促进了俗曲的不断传播。俗文学专家车锡伦先生讲,他“历年在各地阅卷,集得使用小曲的明清民间教派宝卷52种,它们使用的曲调共223种”①
    清初,在传奇剧本仍为剧作家戏剧创作的主体形式下,蒲松龄的《通俗俚曲》改用俗曲,将流行于民间的俗曲曲牌连缀成套,形成了大量深受群众喜爱的俗曲讲唱作品(少量为戏剧体作品),开创了清初以来俗曲类说唱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先河,把俗曲撰作推上了艺术的巅峰。其后,俗曲开始向着说唱、戏曲音乐转化,促成了俗曲演唱形式的多样化,并形成了继昆曲之后的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
    乾隆年间,俗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诸多新调,不断涌现,单行的唱本小册,计之不尽。此时有出版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八卷,还有带工尺谱的《太古传宗》、《九宫大成》等音乐著作;俗曲巨制《白雪遗音》,多人协手辑录的南方少数民族苗、瑶、壮族的歌谣《粤风》等。这些都说明了此时俗曲的发展状况。
    刘复在民国二十一年(1933)《中国俗曲总目稿》序中,曾谈到在各地流行的俗曲有六千零四十四种。
    (三)俗曲的嬗变演化
    从清代开始,俗曲一方面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俗曲又向着说唱化、戏剧化的方向发展。
    1.俗曲的艺术化
    俗曲在定型之后,又向着艺术化更高的层次发展,除了常采用的多曲联合、增加伴奏等手法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集成新曲:根据故事内容或艺术表现的需要,在俗曲连接中分别摘取每一曲的片段,集成新曲。
    《借云馆曲谱》中的【五瓣梅】,就是将五首小曲联为一体形成新曲的一例,所用的曲牌为:【满江红】、【银纽丝】、【红绣鞋】、【扬州歌】、【马头调】、【满江红尾】。在连接中,分别摘取小曲的片段,所选句式及长短均据需要而定,不过它们的宫调则是相同的。所取新曲名,别含新意,所用曲牌也更加自由。
    这时的这些小曲,已发展成为艺术化很强的套曲了。
    (2)“转调”手法:运用“转调”的手法,丰富俗曲的表现力。《借云馆曲谱》中的【三阳开泰】运用在C、D、G三个调间五声音阶转调的手法,发挥不同调性上所产生的意境差异,细腻地表现了唱词所描写的情调,大大提高了小曲的艺术性。
    (3)马头调带把:“带把”是把前面的内容,用简炼的词语作一归纳,类似歇后语,有点睛之意。
    2.俗曲的说唱化
    以时调小曲形态为主体的明清俗曲,属于市民文化、大众文化。为了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服从商业利益的宗旨,俗曲在演唱形式上也在不断变化出新,形成了用时调小曲讲唱故事的各种说唱艺术。它们有的仍以原民歌小曲为唱腔,有的从板眼或节奏上加以变化,形成富有特征的新唱腔。俗曲在向说唱音乐的延伸发展中,涌现了许多新的曲种,如“琴书”、“单弦牌子曲”、“时调”、“柳琴调”、“二人转”、“大鼓”等。
    3.俗曲的戏剧化
    俗曲与有故事情节的内容相结合,就衍化成了小戏。俗曲向戏剧化发展的例子如《锯缸》、《小放牛》、《王大娘》、《乡里亲家我瞧瞧亲家》等。这些小戏有人物、有对白、有动作、有唱腔,内容风趣,形式活泼,是俗曲的进一步发展。
    俗曲的嬗变演化,开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新时代,带来了整个音乐、戏剧、说唱、歌舞等艺术门类的巨大繁荣。它的嬗变演化规律和丰富的创新经验,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对于探索世界音乐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