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艺复兴的南通模式:继承创新的工匠精神 张锠(泥人张第四代传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民艺复兴的南通模式,也可以叫吴元新模式,可以称作继承创新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并不简单指工作态度上的兢兢业业或工艺上的精益求精,而是一种文化精神和文化情怀。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他在收藏、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上的成果。这些成果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传承的又是创新的。通过蓝印花布的故事给我们大家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他的作品继承了传统艺术中的精粹,吸收了很多现代语言,题材更广泛、表达形式更多样。 在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背景下,当代的年轻人,对外来文化非常热爱,对本土文化很淡然。现在社会浮躁,年轻人能够踏踏实实进入这个行业,默默无闻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传承,是非常难得的。今天吴元新先生把他的成果推向社会,让广大群众了解和认知本土文化,建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唐薇(清华美院教授): 中国的院校和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沧桑变化。雷圭元先生在课堂里讲图案提出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同于西方的构成主义。中国的造型体系从精神到具体的表达方式,有自己一套方法。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都有自己的特殊语言,是多元、多样的。 非遗走进校园,我们是应该用中国特有的体系来考虑未来的道路,适当借鉴外来的东西,还是按照民间美术自己的生长规律来发展。这是院校艺术教育和非遗未来发展要考虑的事情。 许平(中央美院教授): 全世界手工艺人具有的最重要的品质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为公众生产产品的职业自豪感;第二种是把隐秘的技艺分享传授给天下人的职业情操;第三种对于完美的近乎执着的追求和内化的人格。这三点很好的诠释了“工匠精神”。从吴元新的实践中可以找到这三方面的对应点。 大家都谈到把蓝印花布传承下去的重要意义,但我们还需要把对蓝印花布的了解和研究推向更深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它的生存状态。我们的时代在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我们保存的并不是物种本身,而是物种本身体现的和我们生活的和谐。我们一方面要把传统的精华保留下来,另一方面要延续传统,一百年后它还能以一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关于“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院”的命名,建议可以增加“研究”两字。“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蓝印花布乃至整个草木印染,有关于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值得研究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特点是和高校教育系统结合起来。南通既然设了这个点,就要把它真正作为重点,将来形成南通的学科特色。 王连海(清华美院教授): 以前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蓝印花布是染织系同学的必修课,张仃先生曾设计过用剪纸染的布。李文仲会把学生带到图书馆实物资料室上两周少数民族织绣印染的课,常院长每年带染织系三年级学生到资料室重点临摹蓝印花布,还有蜡染。这些学生通过临摹进入毕业设计,把中国的蓝印花布、蜡染、少数民族的刺绣、织花都带进自己的设计,有很鲜明的中国民间特色。但是非常遗憾,现在学院已经不开设这个课了。现在的工艺美术教育缺乏中国乡土、民间、民族这一块认识。吴元新老师这样高水准的展览展示,可以弥补学校在民间工艺美术教学方面的不足。 贾京生(防染专家、清华美院染织服装艺术系教授): 现在中国非遗传承人很多只会手艺,缺乏研究。中国的防染技术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丰富多样,但是关注的人很少。因此,先把东西保留下来,然后讨论发展。我们每年田野考察近20次,第一个亢奋点在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内容书上没有;第二个亢奋点在讲台,利用讲台把有价值的内容宣传出去。目前,非遗很热,被收藏左右、商业左右,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传承比创新更难。不同种类的非遗,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传承,不能搞一刀切,应该通过吴老师这个案例来研究、推广、探索多元的传承方式。 杨阳(民间美术研究专家): 中国非遗今后该怎么发展?我认为一定要活态,融入日常生活,不能全在博物馆中。怎么活态传承,让它活在民间、融入生活,让老百姓穿戴使用,这是需要设计的。所以,吴元新老师肩负着两个重要任务。一个是传承人的义务,研究梳理,出书、恢复印染。另一个是推动活态发展,让它在社会上流通。由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的任务繁重,可以与各种团队结合开发。在非遗的发展思路上,只有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才能走在全国传承人的前边,取得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进步。 吴明娣(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吴元新身上集合了我们20世纪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四种方式,家族传承、作坊传承、企业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吴元新的六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带有准民间性质,走的是民间与学院派结合的道路,如果没有宜兴陶瓷工业学校的学习和任教,没有中央工艺美院学术上的提升,他不会成为一个研究者,顶多只是个传承人。这两年我研究一百年来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在这些工艺美术人物中,吴元新集传承人、研究者、设计师于一身,是比较全面发展的,在这方面可以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的个案。 阎维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提及南通蓝印花布技艺传承,吴元新除了传承技艺,也推动文化创新。今天社会和院校都在做非遗传承的工作,天津美术学院也在尽一份力量,但是不能限于技艺层面,真正的传承是靠大师和大师精神来推动的。谈到工艺美术教育问题,比较担心一个问题是,今天院校里教给学生的传统技艺是不是地道的技艺?如何让教学主线返璞归真?另外也给研讨会提一个问题,能否发起一个研讨染织教学的会议,深入探讨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