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③[法]麦茨:《现代电影与叙事性》,李恒基等译,见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第522、525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②[意]卡努杜:《电影不是戏剧》,施金译,见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第44页。 ④Prince,Gerald,"Narrativity"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Eds.David Herman,et al.London:Routledge,2005,pp.387. ⑤需要一提的是,本文一方面重视德勒兹“运动—影像”之于分析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的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并不想延续其用“时间—影像”来阐释超越“运动—影像”的叙事策略。在德勒兹的思想中,无论是其“运动”还是“时间”的概念,均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太多的联系:“运动”不只是电影场景中各种具体可见可感的“行动”,还指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其“时间”既是指具体现实的电影时间(故事时间、叙事时间、放映时间等),同时又包含柏格森的“绵延”。本文对德勒兹“运动—影像”理论的使用主要强调其与布雷蒙的叙事理论相契合的电影叙事的“行动”方面,从而有意偏离了德勒兹电影理论的思路。 ⑥[法]德勒兹:《时间:影像》,第4页,谢强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这段话的中译本(“因为人物要对情境做出反应,哪怕其中有人无力反应。这就是动作事故带来的束缚与限制。”)可能有误。该句的法文原文是"Car les personage,eux,réagissaient aux situations,meme quand l'un d'eux se trouvait réduit à l'impuissance,c'était ligoté et b ⑦[意]西·柴伐梯尼:《谈谈电影》,见黄鸣野译,邵牧君等编:《电影理论文选》,第120、118、121-122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⑧[法]巴赞:《电影是什么?》,第287、283-284页,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⑨转引自《二十年后回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载《世界电影》,1980(4)。 ⑩[英]罗伊·阿米斯:转引自《二十年后回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载《世界电影》,1980(4)。 (11)[英]路·D·吉安纳蒂:《戈达尔的电影散文》,载《世界电影》,1983(2)。 (12)[英]彼得·沃伦:《戈达尔与反电影〈东风〉》,载《当代电影》,1993(6)。 (13)焦雄屏:《法国电影新浪潮(上)》,第118-120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4)[法]布雷蒙:《叙述可能之逻辑》,见张寅德:《叙述学研究》,第15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5)[英]彼得·沃伦:《戈达尔与反电影〈东风〉》,载《当代电影》,1993(6)。 (16)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载《文艺研究》,2005(3)。 (17)徐葆耕:《电影讲稿》,第113、11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句中的“学生丁”是指该书前文中提到的学生交的作业小品——引者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