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产片的多重美学景观 就2015年度中国电影看,影片票房与审美品质的关系呈现出与以往任何年份相比都更加显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笔者曾从影片所蕴含的人生意义深度在其影像表意系统上的深浅程度这一特定角度,也就是影像表达的深而雅还是浅而俗的角度,就2014年度国产片中区分出三种基本形态:一是深深度审美构型(如《归来》和《黄金时代》等);二是中深度审美构型(如《白日焰火》《推拿》《亲爱的》等);三是浅深度审美构型(如《分手大师》《心花路放》等),它们也可分别称为脱俗型影片、中俗型影片和浅俗型影片。④这个三分法如果放到2015年度,仍然是合适的,但也需适度微调,因为这一年国产片状况已更加多样而又复杂了。 如此,笔者现在的新想法是,上面的脱俗型影片、中俗型影片和浅俗型影片中之每一种,都至少可以呈现出正面和负面两种效果:一种是有观众或多观众,就是说观众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能够被一定程度的观众所欣赏;另一种是少观众或缺观众,也就是说缺少起码的观众数量和规模,很难得到观众的欣赏,无论其是否有足够的明星效应或实施何等成功的营销策略。这两种情况虽然无法确切地加以量化,但无论就普通观众还是就电影批评界来说,都可从常理常识角度去做出一定的判断。这样一来,三分法可以拓展为六种不同情形:脱俗型片、中俗型片和浅俗型片三种中各自都还可以再区分出有观众之作和少观众之作。只是从类型上看,还是维持三分法更为合理些。 当然,在上述三类六种影片情形中,票房绝不能成为唯一的分类尺度。因为,不同类型片之间其票房标准是不能一刀切的。脱俗型片、中俗型片和浅俗型片三者之间的票房标准,应当是由低到高地渐次增高的。例如,极端而言,《刺客聂隐娘》《烈日灼心》和《捉妖记》三者之间在电影市场定位上就颇为不同:《刺客聂隐娘》表明导演侯孝贤倾其一生之功力而要在电影美学上有新建树,可以不在乎票房高低,即便票房特低也要实现其电影美学追求,正像2011年青年导演张猛为了维护《钢的琴》的电影原创品位而甘愿承受票房惨败之痛一样;《烈日灼心》可能希望和需要在票房与观众口碑上寻求均衡,而这正是中俗型片的特点之所在;《捉妖记》则就是要在票房上征服市场,以及在口味上征服观众,假如给它的票房标准降得太低,就不能称其为浅俗型片了。因此,就这三类影片而言,票房应当只是标尺之一而非全部。所以在分析时需要加以必要的变通或调整。 脱俗型片,也可称深深度审美构型片,往往体现出观影上的重口味和高品格的满足倾向,即要求观众付出的并非一般的轻松、愉快或满足之感,而是相反的人生反思的沉重或痛苦感以及高雅品位的诉求,故其观影效果显得既沉重而又高雅。正像美国当代批评家布鲁姆有关“经典”的著名主张那样:“文本给予的不是愉悦而是极端的不快,或是一个次要文本所不能给予的更难的愉悦。”这里的“极端的不快”无异于深深的“痛苦”或“焦虑”之感。“成功的文学作品是产生焦虑而不是舒缓焦虑。”⑤观众无疑有脱俗之感,成功地脱离了一般的通俗或低俗趣味,或者至少与之保持足够的心理距离,但又无法不同时让自己处于沉痛之中,尽管终究会产生高雅趣味的满足感。这样的脱俗型片中,《刺客聂隐娘》《山河故人》《心迷宫》《闯入者》和《一个勺子》等拥有数量不同的较多观众,它们中或多或少包含有一些娱乐元素,但毕竟更多地指向一种富有深度的人生体验及其思想的独特性表达。与此相比,那些少观众的脱俗型片则数量众多,它们往往只在一些中外电影节、影展、电影频道或艺术影院展映,或甚至只通过国家或省份电影审查却无缘在院线公映。当有观众脱俗型片可以创造少量票房并在观众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时,少观众脱俗型片却只能在狭小圈内被观看和提及,不仅不能贡献票房而且甚至无人问津。以已故中国文化名家及名师启功先生为题材的人物传记片《启功》是一部严肃之作,在笔者看来可以唤醒观众对中国文化传统之在现代“斯文”扫地的深切反思,⑥但其票房却只有几十万元。或许,它能进入院线放映已算幸运了,因为一年中有此类幸运的国产片毕竟为数甚少。 作为与脱俗型片相对立的另一极,浅俗型片则不是要让观众领略沉重和高雅,而是要其产生轻松、愉快或满足之感,而这可能恰恰正是其几乎全部表达目的之所在。即便还蕴含有某些深度体验及其纵深思想,它们也可能是淡隐的和间接的,尽管这种品质也颇为重要。其中,一些影片在2015年度取得了惊人的丰收量,诸如《捉妖记》《港囧》《夏洛特烦恼》《寻龙诀》《煎饼侠》《澳门风云2》《大圣归来》《天将雄师》《九层妖塔》《恶棍天使》《杀破狼2》《唐人街·探案》等都收获了高票房。这个高票房群体数量与2014年度相比,是空前改观了。当然也还有《栀子花开》《万物生长》和《一路惊喜》等票房尚可之作。这表明,中国电影在浅俗型片生产与营销上已走出了一条越来越成熟的道路,其背后是娱乐美学或商业美学原理的胜利。同时,也应看到,一大批浅俗型片则缺少观众,如《一路向前》汇集了一些青年明星,但票房却不高。不过,这些浅俗型片通向成功的道路也不平坦,而是伴随一些争议:《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恶棍天使》及《九层妖塔》等分别引发诸多质疑或批评。 同上述两极分化情形相比,居中的中俗型片诚然使得娱乐效果与人生意义反思之间实现大体调和,但它毕竟汇聚了数量众多而又情况各异的影片。《老炮儿》《狼图腾》《战狼》《滚蛋吧!肿瘤君》《师父》等的票房业绩与圈内好评形成双丰收,《烈日灼心》和《解救吾先生》则收获相对优质的评价。而《我是路人甲》《道士下山》《重返20岁》《我的少女时代》和《破风》等也在市场和品质两方面产生良好反响。至于《十二公民》《战火中的芭蕾》《失孤》等也在上述两方面有大体均衡的品质效应。 总的看,在上述三种类型中,⑦脱俗型片的改变不大,甚至可以说原地踏步,但浅俗型片则迅速丰盈和中俗型片调和有度,如此就反衬出脱俗型片的异乎寻常的穷困了。这正是需要加以反思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