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之春的另一面 尽管《白日焰火》、《归来》等艺术电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这种认可非常依赖艺术品质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白日焰火》的票房来自社会对其获奖的好奇心和适当的宣传手段。而张艺谋的《归来》是其与张伟平“分手”后的首部艺术电影,主题又涉及“文革”题材,再加上巩俐、陈道明等实力派演员的出演,票房高并不意外。但若是以为这两部影片热卖,就能说明艺术电影在中国市场能获得普遍的认可,还为时过早。 首先,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商业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仍占主流。美国好莱坞大片对中国观众来说,依然有很大的魅力,尤其是科幻片和灾难片。《变形金刚4》打破国内进口片票房纪录获得近二十亿元的票房便是佐证。而近几年,中国电影行业出现一些现象,让人产生困惑,经常出现高票房的商业电影黑马,有娱乐性很强的喜剧片,有凭借导演或明星票房号召力的粉丝电影,还有由电视综艺节目带动而制作的电影;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些电影凭借“负口碑营销”也获得了较高的票房。这些商业电影抢占了大部分观众,对艺术电影形成了很大的挤压,而《白日焰火》、《归来》获得的票房中,商业化的营销模式、大牌导演明星等噱头所制造的话题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吸引很多好奇跟风、将之视为时尚的观众走进影院。从这个角度看,艺术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依然很有限。 其次,艺术电影侧重表达的主题内涵与普通观众的接受存在差异,欣赏艺术电影的观影氛围还未真正形成。近年来《钢的琴》、《神探亨特张》、《万箭穿心》等影片都讲述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影片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但在国内票房成绩欠佳。艺术电影代表创作者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其特点为先锋、超前、具有个人风格。其中可能会包含对边缘群体的关注,也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或者表现出压抑沉闷的情感,而这些都属于悲剧、丑、荒诞的美学范畴。但这些特点与普通观众的观影经验、审美心理产生冲突,增加了观众接受难度。尽管喜欢艺术电影的影迷不断增加,但比起观影观众总人数来说,毕竟还是小众。另外,观看艺术电影的观众数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低,人们可能只满足于浅层次的娱乐追求,以做梦补偿现实生活中的缺失;相反,在物质层面获得满足的发达地区的人民则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所以,艺术电影观众群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培养。 最后,艺术影院与艺术电影创作者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的艺术影院带有公益性质,普遍存在资金、片源的局限,商业院线的挤压等问题。虽然一部分艺术影院既放映商业电影,又放映艺术电影,但商业电影放映量基本占90%以上,并且艺术电影的排片通常是非黄金时段。艺术电影创作者的境况也令人堪忧,他们筹集资金较为困难,多数制片人对高风险的艺术电影持谨慎态度,不愿意投资给有艺术追求的年轻导演,因为他们更多的志向是纯粹的电影理想,而不太注重市场回报。 综上所述,艺术电影薄弱的市场竞争力、有限的观众群、令人堪忧的艺术影院与创作者的生存状况都阻碍着艺术电影的健康发展。所以说,艺术电影的市场还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艺术电影市场的春天即使到来,离真正的繁荣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支持艺术电影市场之春的到来 2014年4月,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3年度表彰大会上,年度导演、年度最佳影片空缺。作为评委会主席的冯小刚说:“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但也是最令人担忧的时代,很多导演放下了艺术理想投入商业电影。”他认为,回归电影的艺术本质应该是中国导演不可缺失的追求。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拥有多样化的电影,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既有满足大众需求的电影,也有具有人文关怀和形式创新的作品,还可能会出现真正能代表超前思想、贯通古今中外的影片。如中外电影史上出现格里菲斯导演的《党同伐异》、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等杰作,在当时的年代没有被广大观众接受,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彰显出其巨大的艺术价值。从长远来看,艺术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政府应该支持艺术电影的创作和放映,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为艺术电影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从目前来说,艺术电影的市场空间还比较有限,其票房收入很难弥补电影制作成本,对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给予扶持,就能为创作出更多艺术质量高的电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政策对艺术电影的倾斜与支持,不仅可能改变艺术电影长期艰难的处境,对艺术电影市场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1991年,法国政府制定法令要求“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协会”放映拥有良好品质但未能获得预期上座率的影片,特别是被列为“银幕经典”的重播影片以及旨在革新电影艺术、富有探索性和实验性的影片。法令还规定,推荐影片的放映比例和获得定级的机构应该承担的艺术电影的推广责任。⑥这对于我国政府如何支持艺术电影的稳健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考虑对影院放映影片进行结构性要求,增加影院放映电影的数量,让艺术电影有更多的空间与观众见面。由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认定为艺术电影的,创作者可以从财政资金中得到一定的补贴。影院放映艺术电影达到一定要求的,也能得到补贴。在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推动艺术电影的发展,将会成为社会的共识。 第二,艺术电影的健康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策,艺术影院也应该尝试走产业化的道路。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片源与影片的多样化,以有名片带动无名片,老片带动新片的方式扩大观众对艺术电影的接受度,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以外国片与国产片相结合的放映刺激本国艺术电影的创作力;以雅俗共赏的艺术电影带动极具艺术特色的艺术电影的方式培养和壮大艺术电影受众群。其次,艺术影院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对受众进行细致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观众,决定放映的影片,并在线上线下与观众进行积极的互动,注重用户体验。艺术影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艺术电影爱好者的讲座、沙龙等活动,营造一种追求文化和艺术的氛围。⑦ 第三,积极发挥电影理论及批评的作用,逐步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标准,培养艺术电影观影氛围。目前,艺术电影的批评存在一些问题,如带有较强个体主观情感的评论,缺乏理论的完整性;或较为抽象的评论,使普通观众难以理解,未能形成彼此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创作实践形成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很有限。所以,我们需要一批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美学造诣的学者提高和完善艺术电影批评,逐渐形成科学、严谨的批评标准,引导普通观众对艺术电影的审美,并积极发挥理论对艺术电影创作的指导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保持电影市场的良好秩序。对这样的理论评论人才,国家要给予奖励和扶持。 资金的保障、充足的片源、稳定的观众群和健康的舆论是推动艺术电影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艺术电影不能与观众需求脱节,也不能只依赖参加国际电影节这一条出路,更不能依靠少数人的坚持与拯救。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和末端的受众方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实现真正的飞跃,它的市场之春才不会“后会无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