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简论(10)
时间:2024/11/28 02:11:23 来源:《美育学刊》(杭州)2011年 作者:冯学勤 点击:次
注释: ①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1906年(光绪二十三年)第一书局印本,第157页。 ②事实上,文明戏发展的早期阶段还并未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戏曲的唱曲形式,这点尤其体现在王钟声所模仿留日“春柳社”之上海“春阳社”所演剧《黑奴吁天录》之中,据徐半梅回忆:“戏的本身,仍与皮簧新戏无异,而且也用锣鼓,也唱皮簧,各人登场,甚至用引子或上场白或数板等等花样,最滑稽的是也有人扬鞭登场。一切全学京戏格式,演来当然还不及京班,所以毫无结果,实在谈不到成绩,连模仿京班的新戏,还够不上。”摘自徐半梅《话剧创始期回忆录》,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第19页。 ③《天津新舞台有限公司广告》,载《民兴报》,1909年8月。 ④载《戏剧》第1卷第2期,1921年5月。 ⑤《民众戏剧社宣言》,载《戏剧》,1921年第1卷第1期。 ⑥许啸天《女子新剧团》,载《新剧杂志》,1914年第1期。 ⑦三爱《论戏曲》,载《新小说》,1905年第2卷第2期。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纺织出版社,2007:194. [2]上海图书馆.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阎折梧.中国现代话剧教育史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9. [4]韩日新.陈大悲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58. [5]贾翼川.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发展百年回眸[J].戏剧,2007,(2):31-40.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河南曲剧艺术的“动态”之美
- 下一篇:试论川剧高腔与剧种形成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