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简论(9)
时间:2024/11/28 02:11:46 来源:《美育学刊》(杭州)2011年 作者:冯学勤 点击:次
(三)大众化指向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在萌生之初,就是以对社会最广大国民群众进行教育为宗旨的。这点,体现在“民众戏剧社”创设名称之中,也体现在“北京人艺剧专”的“提高戏剧艺术、辅助社会教育”第一条学校章程中,更体现在所有现代戏剧艺术家及戏剧教育家的戏剧理念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田汉“戏剧本来就是民众的”,是面向大众的教育。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功能性认识主流正是将戏剧视作面向大众的社会教育。细分起来,“大众性指向”具体指两个方面:其一指的是戏剧艺术是针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戏院者,天下之大学校也;优伶者,天下人之教师也”正意味着将戏剧视作消遣玩物、将戏剧艺术家视作倡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戏剧艺术在价值取向上是以面向大众、启蒙智识为指归的。其二,戏剧教育思想的大众性还指戏剧的职业教育方面,戏剧不再是传统中一小部分出身贫寒的民众借娱人以糊口的卑贱职业,而是以平等性为价值依托、面向所有戏剧爱好者的现代艺术事业,这种大众性的职业教育理念得到了现代学校招生培养制度的有力支撑。 (四)功利性弊端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事业是在民族矛盾愈演愈烈的时代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其附丽的戏剧教育思想也必然因是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尽管以“一新人心”为指归、“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整个文化艺术教育总逻辑就拯救民族危亡而言显得有些迂远,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审美功利主义思想延续着传统文化经国济世情怀的同时又开启了本土文化教育的现代性征途。但是,当国族矛盾发展到极为剧烈的情况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同样具备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一般性特征:“审美功利主义”中的“审美”之现代性内涵被忽略,而剩下的只是“功利主义”的工具性流弊。这点,尤其反映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戏剧教育思想中,“为阶级斗争”以及“为民族解放斗争”成为戏剧教育事业及戏剧教育思想的核心目标,正如贾翼川指出的那样:“与20年代相比,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戏剧教育更多地呈现出为阶级斗争服务、为抗日战争服务的工具性。面对面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战争造成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使得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等启蒙精神在阶级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面前日益显得无足轻重,而通过现代戏剧教育为某一政治力量或抗日救亡培养宣传人才的观念不断上升。”[5]当然,需要辩证认识的是,由于话剧艺术本身在社会宣传功效上的强大战斗力,在国族矛盾频发的整个现代时期,虽然其发展具有工具主义的流弊,然而正是因为其突出的功利性意图,使其很快就被国家文化教育发展体制所吸纳和重视。“审美功利主义”作为“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大框架下的具体逻辑范式与“审美无功利”作为鉴赏判断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应当得到充分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河南曲剧艺术的“动态”之美
- 下一篇:试论川剧高腔与剧种形成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