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闺塾》的涵义 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写到杜府“请个教读”,也写到杜丽娘游园,但这二者之间,并没有联系。汤显祖却安排杜丽娘在教师讲解《诗经》的情况下,被讲动了情肠,竟动了“河洲之兴”,擅自游园。这一来,话本素材的意义,被陡然提升。而且,当语言无味的陈最良,进入死气沉沉的书塾,讲授枯燥无味的“后妃之德”时,汤显祖却以喜剧的笔触,去处理这一场原被人以为是沉闷板滞的图景。他的创作才华,也真使人折服。 陈最良奉命教书,戏中便有《闺塾》一出,它后来也被称为《春香闹学》。这“闹”字,颇能道出喜剧的气氛。 陈最良出场时,念了“定场诗”,然后在那里准备摇头晃脑的备课。他把毛诗潜玩一番之后,还未见学生动静,认为娇养得很,便敲打云板,催促杜丽娘上课。 书房里气氛酸腐,书房外边,却是春光明媚。“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虫儿蚁儿正趁着春光喧喧嚷嚷。窗外,不时传来“卖花声”,响起了春天的呼唤。作者还让观众知道,紧靠着书房,就有座大花园,“远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花明柳绿,委实华丽”。一堵墙隔着一重天,书房内外的气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奉命陪小姐读书的春香,被“云板”敲了出来,老大不愿意,便和陈最良发生面对面的冲突。 春香对读书本来就不感兴趣,她诅咒“昔氏贤文,把人禁杀”,嘟嘟哝哝地上场。陈最良用大道理展示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木讷的陈最良被弄得无言以对。这一段,是上课前的“闹”,笼罩在书房里使人窒息的气幕,开始被顽皮尖利的春香挑开缺口。 陈最良讲解《诗经》,起初,春香还算留心,她不懂就问:“那雎鸠是什么声儿?”在这里,剧本安排了一个绝妙的细节: (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请读者掩卷想想,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头,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叽叽咕咕叫了起来,不是十分滑稽么!春香一见老师憨态,也乐不可支,乘机诨闹。这时候,满台鸟叫,令人喷饭。 春香觉得听书颇为好玩,越发认真,老师讲一句,她就要问一句,并且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当她问到那些“幽闲女子”,君子们“为甚好好的求他”时,陈最良狼狈不堪,只好把她喝住。学生天真,老师尴尬,在观众的哄笑声中,书房里严肃宣讲的气氛,被“闹”得烟消云散。 如果说,春香在拜见老师时,是有意给他一点颜色看的话,那么这回的“闹”,却是无意的。她是真心实意地想弄清诗书的意思,谁知反弄出连篇笑话。李渔曾认为:“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的妙境耳。”(13)由于汤显祖根据人物性格发展喜剧冲突,从而达到水到渠成,天机自露的妙境。 书讲完了,又要摹字,春香兴味索然,便领“学生出恭牌”,乘机溜下。回来之后,她告诉小姐:“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的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这一来,舞台上热闹得够瞧了: (末做打介)(贴闪介)(贴抢荆条投地介) 这场戏,虽然不像武戏的“开打”,但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却是十分火爆。特别是春香缴了老帅的械,把荆条投之于地,喜剧性的冲突更进入了高潮。这一掷,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掷到东洋大海。 在春香与陈最良“闹”得不可开交时,杜丽娘很少插嘴。骤然看来,这场戏似乎以表现春香为主。其实,汤显祖笔在此而意在彼,他写这场戏的真意,主要是刻画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 杜丽娘对读书并不热心,陈最良催她上课,她还慢慢吞吞,“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春意阑珊,春日迟迟,她是带着惜春的心情进入书房的。陈最良《关雎》,他提出“只须依注解书,学生自会”。 请勿忽视“学生自会”四个字,它表明杜丽娘寂寞的心,泛起了波澜。为什么君子要去求幽闲的女子?春香弄不清,老师不好说。杜丽娘却被诗章讲动了情肠。蒙住心房的窗纸,一经捅破,杜丽娘再不会自己骗自己了,后来她感叹:“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这就是所谓“学生自会”的注脚。发现“人不如鸟”,这是十分重要的。鸟比人强,是因为鸟的心,不受任何约束,可以自由自在,自然而然。这一点,看来是明代好些反对封建思想的人的共识。明人徐昌龄的《意郎君》,写到武则天看到成双禽鸟,曾慨叹:“幽禽尚有相偶之乐,何以人不如鸟乎?”武则天的话,谁听到了?这不过是明人想象之辞,其口吻,与杜丽娘如出一辙,可见,汤显祖所写杜丽娘的这句说白,全是明代许多感到不自由的人郁闷心态的反映。 杜丽娘父母之所以给女儿延师教读,是要用圣人的教导拘管女儿的身心。谁知开学的第一课,《诗经》的第一章,反而开启了女儿心房之锁。禁锢者竟成了启发者,这样的处理,实在是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莫大的讽刺。 当领了“出恭牌”回到书房的春香,告诉小姐外面有个大花园时,陈最良大为恼火,而春香则大胆反抗,并且“闹”得过了头,杜丽娘才不得镇住了春香。等到老师一走,她赶紧询问:“那花园在哪里?”看到这里,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杜丽娘最关注的,是那个她未曾去过的花园!对于春香的搅闹书房,她在窃笑、默许,乃至包庇,与其说“春香闹学”,不如说杜丽娘也在“闹学”。 “那花园在哪里?”一位在邸宅里居住多时的姑娘,竟不知家里有一个花园,这事情本身就相当滑稽,同时也使人体会到封建礼教对青年禁锢到什么程度。然而,人们从杜丽娘拉着春香陪笑追问花园在哪的神态中发现,她那寂寞的灵魂,已经被从远古传来的雎鸠之声唤醒,她开始憧憬春光,憧憬生命。春色满园关不住,月移花影上楼台,从此,杜丽娘在人生的道路上,踏上了新的阶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