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牡丹亭》的创作和民俗素材提炼(7)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文化遗产》(广州)2011年 黄天骥 参加讨论

    七、《园驾》的真正涵义
    与《牡丹亭》有关的民俗素材,说到女鬼还魂以后,有不同的遭遇。
    汤显祖在《题词》说到的冯孝将故事,徐女还魂后,冯府“乃遣报徐氏,上下尽来,选吉日下礼,聘为夫妇”。(19)至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则说杜丽娘回生后,柳府尹驰书报喜,其后又“还接杜参政与夫人至府中,与妻子和丽娘相见,喜不待言”。以上两则,均属喜剧性结局。
    汤显祖在《题词》中提到的另外两个故事,却是悲剧,因为还魂者实质上没有复生。那张子长也像真真故事里的赵颜一样,对夜来明去的李仲文之女,有所怀疑,还“发棺示之”。结果,“子长梦女曰:我比得生,今为所发,自尔之后,肉烂遂死。万恨之心,当复何言。泣涕而别。”(20)另外谈生也是不听睢阳王亡女的嘱咐,夜半以火照其身,女也不能复生,倒是后来睢阳王发现谈生有亡女遗物,又看到他的儿子“正类王女”,也就认了他为女婿,境遇算是稍稍好一些。
    《牡丹亭》和上述素材,在结局的处理上,有同有不同,情节虽有相近之处,但旨趣却不一样。
    杜丽娘还魂回生,经历了社会动乱,尝过人间妻离子散的悲苦。最终,作者让杜宝与杜丽娘柳梦梅聚合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最后的冲突。
    汤显祖在处理杜家团圆的过程中,写杜宝一直不肯认女,这就使杜丽娘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最后皇帝下诏,杜宝才勉强执行。这样的写法,不少研究者认为是进一步揭露封建礼教的严酷,认为阴间比人间更自由。不错,《园驾》中有杜丽娘一段唱词:“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作品也确有写人间冷酷的一面。不过,从汤显祖对结局情节的安排看,其创作意图显然不是以此为重点。
    汤显祖把杜宝与柳梦梅的冲突,写得非常有趣,他们翁婿之间,有过三次交手。第一次在《闹宴》一出。杜宝开宴庆祝凯旋,柳梦梅闯进自称是女婿,人们便以为他是个骗棍,抓了起来。第二次是《硬拷》一出,柳梦梅拿出杜丽娘的画像,证实自己是杜家女婿,杜宝认为他是劫坟贼,又认为他说的是满口鬼话。于是把他吊起来痛打。第三次,则是在金殿上对质。
    杜宝和柳梦梅的矛盾,焦点在于柳梦梅是否“真女婿”。观众们当然知道,柳生确实是杜丽娘的丈夫,但杜宝却是不知道的,他不能凭一张画像,便相信了柳梦梅,也不能凭空相信还魂的奇事。因此,他固执地认定柳梦梅是假冒的货色,并非是没有道理的。这编剧上“误会”的运用,只会让观众感到杜宝的偏执,不会对他有过多的否定。
    在《园驾》出中,杜丽娘出现,向皇帝说明原委,证实了她是“人”,是杜宝的真正的女儿。这一来,真与假的争论,实际上已经解决了。因为杜丽娘既然是真人,柳梦梅也只能是真的女婿而非假冒。当然,杜宝在承认杜丽娘是真人的过程中,也还有思想不通的地方,可是朝廷既已认可,女儿昏厥时,他便禁不住惊叫:“俺的丽娘儿!”这说明他也不为已甚,承认了杜丽娘是真实的存在。
    至于他和柳梦梅的冲突一直继续,是因为在两人金殿对质前,柳梦梅便对他很不客气,讽刺他靠的“哄的个杨妈妈退兵”,而且犯了“纵女游春、私建庵观、嫌贫逐婿三项大罪”。柳梦梅的讽刺和顶撞,使杜宝又气又恼。事实上,柳梦梅也一直不肯向他低头,不肯认他为岳父。最后皇帝下诏:“敕赐团圆”。事情才不了了之。在这里,柳梦梅顽强傲慢的性格,又得到充分的体现。
    《牡丹亭》最后一场戏剧冲突的焦点,是承认不承认杜丽娘是真人的问题。如果说,作者让回生后杜丽娘,经历过千辛万苦,让观众相信她确确实实是个真正的正常人的话,那么,剧本最后的一组情节,则主要说明杜丽娘的婚姻并非虚幻,说明它是合理的合法的存在。
    汤显祖当然知道,他的《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是十分奇幻的。然而,他崇尚的正是奇幻,是作家能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他曾说:“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上下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知”。(21)《牡丹亭》写到生而死,死而生,上下天地,种种的奇幻不经,正是他创作思想的体现。
    另一方面,汤显祖又诙谐,文学创作,必须写出真情。他认为有些事情,可能显得很奇幻,甚至是“理之所必无”,但是,“安知情之所必有”。只要是真情的流注,那么,奇幻不经,也是属于可以理解的“真实”。他曾经嘲笑过一些不懂文艺创作真是的主张,“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然非王摩诘之冬景也。其中骀荡淫夷,专在笔墨之外耳”(22)他认为冬景芭蕉是不寻常的,但在笔墨之外展现了王摩诘的真情,因此,它是奇幻而又真实的,是不能以“理之义无”去否定它的。
    为什么汤显祖需要花费相当笔墨,让观众相信那还魂后的杜丽娘,是和生前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这无非是要证实:“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关于生者可以死,这是容易表现的,而且一点也不奇怪,殉情者在人世间有的是,但死而复生,这便奇幻了。为了说明杜丽娘“死可以生”的至情,作者必须表现她复生以及复生后生活的真实性。于是,写朝廷、父母反复对她“验明正身”,便属应有之义。事实上,从《闹宴》到《园驾》,汤显祖要表明的核心内容是:真的假不了!而一旦杜丽娘真身被核实,证明了她的“复生”是千真万确,这又反过来说明这奇幻的事情的发生,乃是处于她的至情、至诚、至真。汤显祖的朋友冯梦龙就说过:“谁将情咏传情人,情到真时事亦真”。(《墨憨斋新定洒雪堂传奇》结语)这一想法,与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旨趣,是一致的。
    汤显祖肯定杜丽娘还魂回生的真实性,亦即肯定魂与梦是人生生存的一种方式。不错,魂与梦是虚幻的,但它是以虚幻为表征的真实存在。显然,在《牡丹亭》里,汤显祖认为梦是人生的一个部分,这和后来在《南柯记》和《邯郸记》中,把梦和人生混同起来,其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知道,明代万历年间,正是社会处于大混乱大变动的前夜。一方面,商品经的发展,刺激了人对资本和个性的追求,远方隐约露出了一点曙光,如梦如幻如雾如电,使李贽徐渭汤显祖等知识分子有时灵魂出窍,追求光明。然而,周遭的黑暗,封建实力的强大,实在使他们无法突围。结果,他们的追求,也便幻化为“梦”。
    就创作而言,作家所写的梦境,实际是他的心境的折射。不同时期的心境有明有暗,他们笔下的梦境,也有时清晰明净,有时含混迷蒙,有时色彩斑驳。就汤显祖所写的梦境,《南柯》、《邯郸》清楚地阐示梦即人生,心境的彻悟,梦境也纯净;而在创作《牡丹亭》时,在汤显祖的内心世界中,入世与出世,消极与积极,儒家与佛家的思想,兼而有之。因此,他写到人生的时候,有时是梦,有时是醒。当他写杜丽娘在做梦,写她灵魂脱离躯壳的时候,汤显祖的追求、理想,是清醒的。倒是当他写杜丽娘回生,清醒地追求着婚姻的合法性的时候,汤显祖自己其实正在浑浑噩噩地做梦。
    如上所述,汤显祖写《牡丹亭》的团圆结局,重点是通过确认杜丽娘“还魂”后的真人身份,说明“真情”的力量。在汤显祖,他意识到情与理、情与性之间的冲突,意识到青年人追求婚姻自由和自主的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冲突,但他认为情欲和理性是可以相容的。所谓“团圆“结局,正是他主张的调和思想的体现,尽管在调和过程中,在争取封建家长认可的斗争中,年青一代是那样的周折、艰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