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研究方法》,载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 ②汪朝光:《光影中的沉思——关于民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 ③郦苏元:《新的视点新的阐释——新时期中国电影史研究回顾》,载于《当代电影》,1998年第6期。 ④笔者提出“中国电影史料学”而不是“中国电影历史文献学”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现状:一方面中国电影的历史刚过百年,史料的积累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史料学研究目前还不够成熟,还无法构建历史文献学所包含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学科分支,所以,笔者暂且提出“建构中国电影史料学”这样的想法,以期建立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再逐步向“中国电影历史文献学”靠近。 ⑤周传儒:《甲骨文字与殷商制度》,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版。 ⑥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28页。 ⑦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⑧参见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收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版。 ⑨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研究方法》,载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 ⑩郦苏元:《关于中国电影史写作走向的思考》,载于《当代电影》,2005年第5期。 (11)参见李道新:《重构中国电影——从学术史的角度观照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史研究》,载于《当代电影》,2008年第11期。 (12)[美]罗伯特·C. 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李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49页。 (13)李道新:《民国报纸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载于《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 (14)陈寅恪:《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史论丛续稿序》,载于《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60页。 (15)程季华:《为〈中国电影发展史〉披挂“罪名”》,“中国电影百年”第118期,载于《新京报》,2004年11月12日。 (16)参见陈墨、王家祥:《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李少白访谈录》,载于《当代电影》,2009年第10期。 (17)傅斯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8)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研究方法》,载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