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音乐学 >

探寻与构建“互联网+音乐”的核心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18-06-1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 孙炜博 参加讨论

    二、“互联网+音乐”的机遇与挑战
    从互联网角度看,“互联网+”音乐丰富了它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从音乐角度看,音乐将互联网做为传播中重要的技术载体和传播平台,改变了音乐人的生产方式、消费者的聆听习惯以及音乐公司的经营模式,以强大的渗透力颠覆了音乐传播过程中的时空概念,淡化了空间、地域、国界等概念。这里讨论“互联网+音乐”是要从音乐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介入,音乐改变了什么?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是“+”还是“-”?
    (一)互联网对音乐特征的“+”
    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经济、自由、宽松等优势和个性化、人性化、公平性、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性等特点。由于借助互联网完成了作品的发布、推广甚至销售,无论是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创作的音乐,还是网友原创、翻唱或者改唱的网络歌曲,“互联网+音乐”都形成了与之有关但又独具特色的特点。
    首先是“互联网+音乐”的开放性与广泛性。在传统音乐时代,包括广播、录音机、CD、MP3等载体的出现,音乐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音乐创作、表演、欣赏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网络音乐通过再现、复制和重复,使得音乐“圈子”突破了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其边界正在扩展中逐步消融,音乐更加深入交互于整个社会活动之中。因此,音乐传播的广泛性增强,传播的速度加快,受众欣赏音乐的门槛降低,这不仅增加了音乐受众的主动性和音乐群体的互动性,而且更使民间音乐人有了实现音乐梦想的可能。
    其次是“互联网+音乐”的平等性、互动性与大众化。在传统音乐时代,音乐存在作曲家、演唱家、音乐院校、行业评论家、大剧院、唱片公司或媒体中心等权威。互联网弱化了音乐信息的不对称性,音乐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可替代性更高,音乐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平等性”。因此,音乐传播的互动性增强,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三者的沟通与互动是平等、及时、无缝且良性的,欣赏者的评价与需求能更好地反馈,创作者的激情与灵感也能更多地激发。互动性还包括音乐批评的大众化问题,即网络媒体平台与普通网民广泛参与所构成的民间化或“草根化”趋势。大众化挑战了音乐批评的权威化、精英化,使民间和大众掌握了一定的音乐话语权。“互联网+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民间文化与美学诉求的公共言论空间。这有利于形成富于建设性的音乐批评和维持音乐生产和音乐舆论、批评秩序与市场规范间的良性互动。[11]
    再次是“互联网+音乐”的及时性与低成本。借助互联网这种信息传递手段和资源汇聚平台,“互联网+”时代的音乐生产、音乐传播、音乐表现和音乐接受,音乐研究和交流、音乐教育等各种音乐活动变得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推动着音乐的各种活动变得更加及时和便捷。音乐活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使得音乐传播的成本及其对传播载体的依赖性大幅降低。因为,音乐资源已经变得可以无限制地重复利用,它可以在网络创作者、传播者和欣赏者间实现便捷的传播和接收,省去了音乐传统传播模式中的复制、印刷、包装、运输、存储和分销等环节。
    最后是“互联网+音乐”的共享性与可欣赏。传统音乐时代,控制了乐谱、乐器、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出版物、演出场地等资源,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音乐接受的渠道和动向。“互联网+”音乐时代,这种“控制”变得越来越不现实。随着音乐资源的数量更加丰富,各种演唱风格、曲风的数字音乐资源应有尽有,互联网形成了巨大的音乐资源库。同时,音乐的可欣赏性加强,音乐、图像、动漫、文字等丰富多样的信息融为一体,更能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阐释音乐内涵,增加欣赏者的感官享受。网友创作的网络歌曲摆脱了传统歌词创作时合辙押韵、意境深远、修辞完美的束缚;直白的表达和口语化的词汇让人感到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音阶大跳或精致和声的旋律线条,降低了音乐演唱的技巧。所有这些都符合现代音乐大众化的审美标准。[12]基于互联网共享性基础上的免费思维,“互联网+音乐”已经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走向共享。
    (二)互联网对音乐价值观的“-”
    互联网对音乐的作用不但包括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赋予了音乐新的特征,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一,互联网和音乐本来就是已经存在并且各有特点的两个产业,“互联网+音乐”在一定意义上叠加了两个产业的商业共性,增强了这种商业性的影响力。音乐网站的兴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用户的点击率。音乐制作方以用户的需求为工作的方向,竭尽所能地满足潮流的需求;音乐受众则在形形色色的网站音乐浩海里享受获得欣喜的同时,失去了对音乐选择和期待的标准。媒体本身追随受众,受众盲目跟随媒体,形成了一个看似天然合理,实则人为造成的娱乐怪圈和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又因为媒介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波及整个社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音乐潮流的把握和对音乐价值的取向。作为大众传媒的互联网当然要传播大众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音乐。但是,作为人类主要的精神消费品之一,音乐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音乐进入网络时,要及时建立网络音乐自身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受众要想从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自己也必须有更清醒的判断。
    第二,互联网因其开放、广泛、平等、互动的特点而使音乐更加大众化和更加流行化,这造成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巨大冲击。互联网在极大地丰富我们音乐生活的同时,也使很多传统音乐文化纷纷土崩瓦解。这些文化资源连同其传承方式正在迅速丧失,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在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古典、民族音乐网站往往缺乏维护,信息更新速度过慢,网页亲和力也不强。流行音乐网站的信息则重复现象非常严重,拼凑信息比比皆是,严重占用和浪费了网络资源。同时,由于创作和传播门槛大幅降低,网络音乐存在一些审美取向和表达方式的不足与缺陷,甚至出现了网络歌曲的恶俗化,主要表现为淫言秽语、宣传色情、辱骂攻击、歪唱恶搞、矫情做作、无病呻吟、东拼西凑、废话连篇、哗众取宠、庸俗无聊。2007年10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京召开座谈会,一致认为恶俗网络歌曲败坏了社会风气,毒害了青少年心灵,玷污了音乐艺术,降低了国民音乐素养。[13]
    第三,西方先进国家在发展互联网技术中起了主要作用,但也借助“互联网+音乐”对欠先进的国家进行了文化种族主义的入侵。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开发方面,西方的互联网技术都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来自发达国家、包含着其文化价值或观点的音乐流向中国,创造出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消费形态,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侵害、取代或挑战。世界五大唱片公司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斥重金收购本土唱片公司,让很多唱片业从业人士忧心忡忡。打开网站,西方的音乐、明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扑面而来。近年来的“哈日风”、“哈韩风”所折射的正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互联网音乐而言,如何防止“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已不再是危言耸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面对文化的入侵和冲击时,必须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音乐文化。[14]33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