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电影的文化消长与国家形象建构(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 陈林侠 参加讨论

    与《投名状》相似,《见龙卸甲》也着力表现儒家文化的缺陷。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完美地体现儒家文化理想的“贤相”,但在影片中却是一个失败者。他出场时虽然运筹帷幄、自信从容,俨然是一个奔走于乱世、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先知者”,最后却玩弄政治(只能靠回忆而活着)、欺骗赵子龙、并且被对手曹婴彻底打败。再有,在角色设计上,导演李仁港虚构了叙述者罗平安。他所叙述的种种人生理想,都是儒家文化的体现,如“胃口要大,梦想也要大”的“事功渴望”;“光宗耀祖”、“荣归故里”追求的族群认同,等等。他一生碌碌无为、妒贤嫉能;虽然袒露了隐秘的欲望、流露了真情,但却是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怯懦者。我们认为,编导对人物这般设计,表明儒家文化是一个被否定的文化资源。
    如果说《见龙卸甲》借助佛教文化对赵子龙身上所承载的“浑身是胆”、“常胜将军”等传统正面价值加以解构,对儒家文化中的“立功”、“平天下”等最高人生目标进行消解,是通过“改动”人物命运的方式暗示出来的话,那么,2011年的《关云长》对佛教文化的宣扬,就更为明显。《金刚经》中的著名偈语——“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干脆直接出现在片头字幕中。影片主体部分虽然表现关云长的事功,但首尾的“死亡”/“泡影”的空无,则成为释解关云长“辉煌”的注脚。影片中,不仅曹操、僧人普净,就连向关云长示爱被拒的绮兰都认为他具有“慈悲心肠”。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及相关题材的戏曲、民间故事中,关云长为追随刘备而“千里走单骑”,早已演变成一个“义薄云天”的千古佳话,它凸现的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君臣/兄弟伦理,然而,这种已然定型的文化经验,被导演庄文强彻底否定:“这部戏要探讨的是,就是义气的憨居性(这个粤语用词很难找到相应的普通话词语,约莫是‘傻憨加点荒谬’的意思)和义气的价值。这个民族就是崇尚‘狼文化’,所谓义气不过是空谈。”[3]在这种思路中,“义气”被解读成佛教的“慈悲”;“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已然变调,不仅兄嫂已被曹操送还刘备,就连虚构的小妾绮兰,很快也由关云长转托和尚普净护送,“千里走单骑”却成了关云长“为民除害”的慈悲行为。如沂水关太守卞喜曾杀死并州五万平民,被关云长上门斩杀,而荥阳太守王植是个“好官”,关云长则对之处处留情。从人物上说,《关云长》比《见龙卸甲》变化更大,彻底颠覆了儒家文化对人物的价值判断。被儒家文化严厉批判的“奸雄”曹操,可谓是关云长一生中肝胆相照、生死不渝的“朋友”(甚至答应关云长,等天下太平后一定杀死“昏君”);而代表汉室正统的汉献帝虽然表面亲民,但背地里却阴险狡诈,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居然是追杀关云长的施令者。这种变动虽然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强烈不信任,但于情于理都难以令人信服。
    在以上两部电影中,刘备作为儒家文化推崇的“圣君”,虽都出现,但其分量少之又少,如《关云长》中的刘备只是一个回忆中的背影,空洞的人物符号,所谓的人格魅力语焉不详;《见龙卸甲》的刘备在没有仁义等儒家文化的支持下,只是一个与曹操争夺天下失败的“枭雄”。不仅如此,目前任何一部“三国题材”的影视剧都难以真正地确立起刘备政权的合法性。电视剧《三国演义》遵循原作,刘备以仁善立身,然而“伪善”、“无能”使之苍白干瘪,失去人生亮点;而2010年的《新三国》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具有一定能力、雄心勃勃的政治人物,却只能造成了人物前后的矛盾与断裂,很难贯穿到整部电视剧,等等。我们认为,失去了儒家文化以“天人感应”所给予的种种神秘主义暗示,失去了儒家文化“道德价值一元论”的权威性,无论是突出人物的道德崇高还是个体能力,都会进退两难,缺乏逻辑的连贯性。
    儒家文化之所以失去了阐释故事、人物情感及其理想人生这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传统的“天理”观在当前已没有说服力。金观涛这样描述儒家文化在封建皇权建构中的重大功能:“古代建立大一统帝国,不仅要靠由儒生组成的文官系统,更须确立凌驾于文官制度之上的皇权;而皇帝受命于天,皇权的合法性基础只能是宇宙秩序。只有从宇宙秩序推导出儒生的道德规范,才能将儒生追求道德的力量转化为对皇权的维护。”[4](P.25)而在儒家文化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自身的构成内容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儒家发展到汉代,已极大地偏离了它在先秦时期的文化取向。先秦儒学本为‘生活之哲学’,经孔孟的阐发,逐步进展为‘德性之哲学’。但是到了汉代,孔子成为为汉制法的素王,儒学就变成一个主张‘天人感应’,并把阴阳五行、男尊女卑、朝代循环、时序声色等观念整合在一起的大哲学体系。”[4](P.30)也就是说,儒家文化以如此庞杂的知识体系建构起古代中国“君权天授”的“天理观”,论证封建皇权的合法性,但这种合法性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已然分崩离析。汪晖说:“作为一个道德/政治共同体的普遍价值观,天理构成了‘前西方’时代中国的道德实践、文化认同和政治合法性的关键概念,而以此为核心的世界观的解体意味着在漫长时代里形成的道德/政治共同体及其认同感正在面临危机;作为这一解体的结果的公理/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标志着原有的认同形态已经难以为继。”[5](P.47)儒家文化在以民主、共和为政治理想的现代民族国家中举步维艰。不仅丧失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导致在国家、社会等集体层面的“失效”,而且,就个体意义来说,所强调“克己”、“复礼”等道德规范的现实约束,在擅长内省的佛、道文化面前也是相形见绌。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在回顾历史、理解现实及想象未来的时候,既失去了儒家文化这一传统依据,同时,又未能建立一种有效的、具有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及其话语。这从根本上造成了电影文本在天理/公理、道德/科学、情感/理智、文本内/外之间的分裂,也就产生了诸如怎样在现代性语境中表达古代社会的关键性概念,怎样叙述古代确立政治合法性、但又具有神秘性的“天人感应”,如何在理性精神、现代科学的背景下表现“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的文化传统等种种难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