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吉尔·德勒兹著.电影I:运动-影像[M].黄建宏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P55、57. ②同上,P 55. ③对于“全体(Tout)”,台湾学者黄建宏指出:洪席耶称之为影像本体论的“大写电影”,即“一个模糊、渺无边际的全体,即‘电影’(cinéma)。”(见上书,P9.)可见,此即“电影神韵”。 ④同上,P61. ⑤同上,P27. ⑥同上,P30-31. ⑦同上,P27. ⑧同上,P61. ⑨乔治·萨杜尔著.徐昭、胡承伟译.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P15. ⑩吉尔·德勒兹著.电影I:运动-影像[M],黄建宏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P63. (11)同⑩,P61. (12)“感知-回应”模式,德勒兹也称为“感知-运动”模式、“感官机能”模式。 (13)同⑩,P326. (14)库布里克的《闪灵》那场戏还有更深的意思,例如迪克打电话作为一个明确动作,并没有彻底停息我们的思考,因为那个电话并未打通。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样做,仍然是一个问题,我们仍然需要思考。但在此问题已经转换:此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迪克下一步该怎样行动,而不是感知到恐怖的当刻该怎样行动。就后者来说,他打电话的动作,已经给出了答案,对此我们已无需再思考。 (15)同⑩,P67-68. (16)同⑩,P68. (17)吉尔·德勒兹著.电影Ⅱ:时间-影像[M],黄建宏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P420. (18)同(17),P42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