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国办发〔2017〕25号)》的界定,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
内容提要:21世纪初十余年戏曲文献的搜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有不少新的戏曲文献发现,包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再发现等。这些新发现的文献资料既有...
【内容提要】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纪录片呈现出选题逐渐多元化、受众面扩大、意义传达回归主流、影像表达更具观赏性等特征。本文梳理了新时...
通常认为,当代社会已经进入消费时代,社会的物质产品丰富,商业气氛浓厚。消费主义通过不断制造消费欲望刺激人们购买各式各样的商品,使人产生“为消费而消费”的行为,从而...
古代伶人社会地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在道上艺下的历史语境中,其正史记录大多得不到正面的书写。但细观伶人记录,除了正史记录的一贯贬低之外,野史对伶人记录的态度却因时...
最近,杭州图书馆的首席古籍修复师赵凌成为网红了。这源于3月4日杭州 《都市快报》的报道:3月3日一场“我在杭图修古书”的网络直播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在线观看,即时评论区也热...
常德丝弦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品种之一,它是一种以唱为主、说为辅、说唱穿插、交相辉映的地方曲艺,因广泛流行于常德各地,以常德方言为舞台语音,运用扬琴、琵琶、三弦、...
雅克·朗西埃作为法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他的著述领域非常广泛,对当下的文学、艺术、美学等领域有着深刻的把握和独到的见解。与其他一些试图建构庞大体系的美学家不同,朗西...
文艺批评家应以公共利益作为评价文艺的价值底线,就美、艺术等基本问题达成一系列谅解和共识,进而就文艺现象作出权衡、评判和对话。 随着现代性因素在我国不断生长,社会、市...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崔颖、朱丹华文章《神秘东方的诗性书写: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解读》。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诗性修辞和哲意表达;第二部分,分段...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李杰文章《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建构基础》。本文是一篇关于学科建构基础的文章,提出了建构的立论基础、构成原则、构成向度,希望可以以此为依据...
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扶持下,话剧创作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势头,原创作品多,舞台演出多。但其中出现...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肖璇文章《近代学术转向影响下的对歌研究四种取向——中国两性对歌研究述评》。文章回溯从民国至今中国境内学者所涉及的两性对歌的研究脉络—...
内容提要:陈得林,晚清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有“青衣泰斗”之称。光绪十六年入选“昇平署”任“民籍教习”,开始30余年官内演出生涯,是活跃于晚清宫廷戏曲舞台旦角演员中的代...
内容提要 :“一剧之本”最先由黄佐临从戏剧观的角度使用,后来成为强调戏剧诸因素中剧本重要性的“戏谚”。中外戏剧史上都存在一个从“一剧之本”向“表演中心”的演进过程。...
【内容提要】记录者和被拍摄对象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关系不仅对影片的影像真实产生影响,而且与影片的叙事视点和结构策略相关。记录者与被拍摄对象在纪录片构成中具有同构、...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高凯文章《中国电影提升国际吸引力的三条进路》。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保持中国特色,进行东西文明互鉴;第二部分,取“最大公约数...
【内容提要】谈论现代中国电影批评,尤其是抗日战争前的中国电影批评,“鸳鸯蝴蝶派”与“新感觉派”是绕不开的两个文人流派。包天笑、周瘦鹃、徐卓呆、范烟桥、郑逸梅、刘呐...
内容提要: 中国现代戏剧是从改编外国文学作品起步的,这种跨文化改编现象贯穿于中国现代戏剧发生、发展的始终。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中国现代戏剧都诞生于改编,...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苗怀明文章《说唱艺术志书类文献研究述略》。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这是两套曲艺志书的启动、准备阶段;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