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图书馆藏手抄本《花天尘梦录》(索书号戊、9),一函二册。原为马彦祥所藏,首页有“马二”、“马彦祥”印,末页有“马氏大雅堂藏”印,正文中有少量红色圈点和眉批。全书包...
内容提要:“行动”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核心概念。所谓“行动”,是指主人公在内心动机的驱使下为达成自己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戏剧的摹仿对象,属纯戏剧文本层面,...
内容提要:20世纪30至40年代,光裕社与普余社(男女档)之间就争夺各自的生存空间引发了一场冲突,两者不仅各施其能,相互较量,还通过官方媒介来构筑自身的合法性,以图在这场对...
内容提要:二面是从昆剧净角儿中分化出来的特殊行当,它与生活中比较“阴冷”的人物类型相匹配,以其“冷”而独标异帜。在以二面为主角的戏码中,二面戏往往显现为细节戏、慢...
内容提要:20世纪早期日本报人辻听花主笔《顺天时报》文艺副刊专栏,以开阔的演剧视野写下了大量的演剧评论,成为名重一时的著名剧评家。这些演剧评论集中反映了听花的京剧艺...
内容提要:随着20世纪80年代藏戏研究的全面展开,一场关于藏戏剧种、流派划分和命名的讨论在各地藏戏研究界专家、学者之间展开。经过专家、学者们激烈的“邹议”,最终“分歧也...
内容提要:表演学源自戏剧研究,发展到涵盖所有人类的表演活动,其四种范式是:剧场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口头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后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强调要分析现实...
内容提要:《牡丹亭》往往被视为婉雅之作,但是,它的故事框架,是建立在民俗素材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的。作者采撷了民间故事的情节,吸取了民间传说的精神,经过提炼、改造、...
内容提要:本文从现代化和民族化两个角度回顾和梳理了中国戏剧的百年发展历程,对百年来重要的戏剧革新理论、实践和运动做了评述。文章指出,创作者只有将现代西方戏剧和民族...
内容提要:自布鲁克提出“空的空间”这一美学诉求后,很多戏曲研究者将之与戏曲空间美学相比附,误以为,戏曲空间美学之形成,起初就是出于一种美学诉求。而周贻白早已令人信...
内容提要:王国维在百年前发表的《宋元戏曲史》中提出了中国戏剧源于巫觋的推论,并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论证了巫术和戏剧的内在联系。这一推论既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学术...
内容提要:“十七年”话剧舞台上流行的“胭脂美学”是一种筑基在腮红妆上的平面美学。其先驱是传统戏曲与早期话剧中的胭脂妆。在化妆品和化妆术上,“十七年”的“胭脂美学”...
内容提要:《图画日报》作为戏剧传播的典型个案,较早反映了近代上海戏剧通过报刊这一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种种特征,既有对戏剧文本和戏剧表演的本体传播,也有对戏剧相关信息...
内容提要:在当下,生存仍然是传统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神性、俗性是传统戏剧的两面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贯穿于传统戏剧的整个发展历史,从起源的因俗入神、神俗...
内容提要: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戏曲),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影响问题。梵剧...
内容提要:中国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戏剧的悲剧精神?一直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拟以社会危机迭起的明清易代之际为历...
内容提要:对于莎士比亚时代“男旦”所呈现的阴柔美,女性主义人物分析热衷于以现代新女性标准诠释其中大义:而男同性视角则流连于其间的暧昧情趣。本文撷取男旦登台的几则掌...
内容提要:“名角制”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京剧班社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京剧班社区别于传统的昆班、徽班和其他地方戏剧班社的主要差异所在。就其一般性结构而言,“名角...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考察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伦敦剧场的“考古真实性”舞台,试图说明剧场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考古真实性”舞台追求历史准确性,具有“舞台似画”的特点。这...
内容提要:以上海新近改造的三个剧场为例,追溯剧场历史变迁的三个面向: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共舞台由传统戏曲剧场转型为面向全球游客的多媒体杂技演艺剧场...